三國之謀伐 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
測試廣告1清君側?
聽到陳暮這句話,荀和臉都白了。七色字小說網 www.qisezi.com
他最初的計劃,的確是準備擁立劉辯,然後進宮殺死宦官。
但那不是清君側,那是正常的外戚與宦官鬥爭。
像這樣的鬥爭,前漢與本朝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有先例可循。
比如五侯誅殺梁冀,士人誅殺五侯。
還有竇武陳蕃李膺誅殺宦官,最後陽球等人再誅殺王甫,如此循環往復,都是載入史冊的事跡。
而關於他們行為的定性,則算是天下有志之士,消滅亂政之人,並非清君側。
自《左傳·定公十三年》中,清君側這個詞出現為止,整個歷史上到如今,也就只有景帝時七國之亂出現過一次。
而那次「清君側」,被定義為謀逆。
也正因為如此,「清君側」這個詞的含義,就已經開始變味。隱隱變成有心之人,謀逆篡位的藉口。
所以即便是竇陳蕃李膺也不敢這麼說,因為若是用得不好,稍不留神,就得身敗名裂。
荀和是黨人,而所謂的黨人,則是一群正直且有政治抱負的士人階級。
他希望的是誅殺十常侍,尋求政治上的清明。而現在天子可還活著,要是「清君側」,一旦被天子定性為謀逆,那後果......
想到這裡,荀和臉色就更加不好看,忍不住呵斥道:「陳子歸,此法禍害萬年,是想讓我輩背負犯上之罵名嗎?」
陳暮搖搖頭:「非也,我實為公舒先生著想。莫非先生貪生怕死,不敢學游平公元禮公抨擊宦官否?」
「哼,你休拿話激我,我輩豈是貪生怕死之徒!」
荀和冷哼一聲,他其實不怕死,也不怕身後名如何,他怕的是給自己父親丟臉!
後世之人只知道竇武劉淑陳蕃為三君,李膺為八俊之首,都是天下楷模,卻不知道荀和的父親荀昱,在漢末時期,亦是與李膺齊名之人。論起名望,在天下士人眼中只排在三君與李膺之下,名列第五。
一個天下名望排名第五的道德楷模之子,如果被定性為謀逆,那荀和死去父親荀昱的臉面,都不知道該往哪裡擱。恐怕棺材板都蓋不住,比起被開棺戮屍,更加可怕。
因為後者是殘暴之人侮辱死者,而前者則是死去之人名望皆失,一個道德楷模居然養出了一個犯上作亂的謀逆之臣,那與王莽恭謙何異?
所以即便陳暮說出朵花來,荀和也絕不會幹「清君側」這種事情,因為現在的天子,可是跟宦官是一邊的。
陳暮洞悉人心,狡黠一笑:「既然公舒先生不怕死,那就好辦了。我猜先生應該是擔憂若是喊出「清君側」的口號,怕天子如景帝指責吳王那般,將先生稱之為逆臣,到時候伯修公泉下會蒙羞,是與不是?」
「不錯。」
荀和沒有否認,這也沒必要否認。能作為荀昱的兒子,一直是他的驕傲。自己的父親能與李膺齊名,能成為天下士人的楷模,同樣也是他的驕傲。
陳暮輕笑道:「若是如此,公舒先生大可不必害怕。因為我說清君側的時機,並不是現在。」
「並不是現在?」
荀和沉吟道:「此話怎講?」
陳暮緩緩說道:「天子倒行逆施,橫徵暴斂。此番收稅,只需要時間發酵,再過幾月時間,天下必然大亂,到那個時候,天子壽歲也將至,一旦龍體有恙,則群雄並起,天下紛爭。」
「此時公舒先生再舉義兵,號清君側,言稱與群雄一同而起,誅殺宦官,撥亂反正。如此至少在名分上,先生與作亂之群雄便有了大義。」
「那些作亂之人正愁找不到藉口,先生登高一呼,便是人望加身,只需誅殺宦官,恢復舊制。則天下群雄便沒有任何藉口犯上作亂,要麼罷兵歸去,要麼繼續作亂。」
「屆時先生與大將軍再以帝子辯的名義號令天下,勒令那些罷兵之人去征討作亂之人,如此平定叛亂,國家恢復往日安定,萬事太平,諸公也能執掌社稷,輔佐少帝好生治理江山,未來先生與大將軍便是周公與霍光之功,青史留名,豈不美哉?」
說罷,陳暮雙手一攤,笑容滿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