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謀伐 第六十四章 暗箭
測試廣告1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燃字閣 http://m.ranzige.com
前些日子陳暮進長社的時候,皇甫嵩雖然一開始不喜歡陳暮說大話,但後來出謀劃策,火燒長社,已經對他有所改觀,十分看好。
但現在皇甫嵩看到了黃巾背水一戰哀兵必勝,覺得這個時候出兵,肯定會損兵折將,不願意打這種硬仗。
所以本身他比較牴觸這個時候出戰。
偏偏楊曹王三家又不斷催促,讓皇甫嵩十分糾結,在考慮要不要按照這些世家子弟的意見出兵。
他現在的處境,跟當初盧植在冀州的處境差不多。
盧植想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不希望在士兵士氣不高的時候去打張角。但冀州的官員卻不斷地給他施加壓力,不得不讓他強行出戰。
要不是盧植運氣不錯,加上謀劃得當,說不好得吃敗仗。
現在同樣如此,皇甫嵩也不想出兵,可楊奇王允曹操等人難免會有意見。
官場上的關係錯綜複雜,盧植不想得罪冀州那一派的官員,皇甫嵩也不想得罪豫州這一派的官員。
所以就只能想其它辦法。
而陳暮,剛好就是一個絕佳的背鍋俠。
哪怕皇甫嵩之前十分看好陳暮,甚至在向朝廷表功的時候,都把他放在了首位。
可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瞬間翻臉無情,把陳暮出賣。
相比於得罪楊曹王三家,沒有根基,沒有後台的陳暮,憑什麼就不能得罪?
哪怕他現在立功了那又如何?
記仇了又如何?
不過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還能一夜翻了天當上三公九卿不成?
皇甫嵩內心冷笑,軍令下達,三軍撤退。
列陣於前的數千官軍緩緩後撤,後軍數千人,加上左右兩翼,以及騎兵和弓手,紛紛往後方緩慢有序地退後。
當初在長社與朱儁合軍有兩萬餘人,現在朱儁帶走了一半,即便加上楊奇王允曹操等人的世家兵,皇甫嵩手頭也只有一萬多人而已。
彭脫原本就有不少人馬,又接受了長社敗退下來的很多黃巾兵,總人數超過了五萬。
雖然雙方戰鬥力不成正比,皇甫嵩依舊不想冒這個險。
等官軍人馬撤退了數百米,黃巾士兵們才反應過來。
「官軍撤退了。」
「這是怎麼回事?」
「不用管是怎麼回事,我們跑吧。」
「跑啊。」
原本氣勢洶洶的黃巾士兵在發現官軍撤退之後,士氣立即被卸掉了大半。
沸騰的熱血褪去,每個人的腦子裡就只剩下逃跑。
《孫子兵法》中寫道:「圍師必闕!」
這就是所謂的圍三闕一。
如果你四面埋伏,將敵人團團圍住,就有可能促使敵人下定拼個魚死網破的決心。
而放出一條生路,就會讓敵人以為可以逃跑,從而鬥志渙散。
王允和曹操是聰明人,他們沒有想到是因為王允對於兵事不太擅長。而曹操早期的軍事能力也不算特別強,敗仗不少,需要一定時間成長。
畢竟他才二十九歲,誰也不是出生就是天才。
所以皇甫嵩看出來了,陳暮也看出來了,皇甫嵩不能說,就只能逼著陳暮說。
這也算是陳暮第一次見識到東漢社會的黑暗以及官員醜陋的嘴臉,在這個十七歲的時候,承受了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惡意。
人心險惡,深似水呀。
在皇甫嵩兵退之後,黃巾士兵們幾乎沒有任何遲疑,直接分散往左右南北方向逃。
從天空之上俯瞰的話,就會看到聚集於穎水河畔的數萬黃巾士兵,一開始宛如蟻潮般聚攏在一起,緊接著很快似兩股洪流一般左右分開,浩浩蕩蕩,各自逃命而去。
彭脫雖然有心想要組織起力量,讓士兵們抱團在一起。可這些士兵本身就與他不是一條心,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波才殘部,與他不熟。
再加上皇甫嵩故意撤退的套路,自然讓他無法聚集起力量,眼見軍心渙散,他也只能咬牙率兵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