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謀伐 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
測試廣告1 章武十一年初,大漢依舊按照它該有的軌跡運行著。燃字閣http://m.wenzigu.com
陳暮穩坐內閣,掌管著天下政務。
最新傳來的消息,揚州江南河段工程終于于今年年初完工,完成了長江與錢塘江的通渠。
這樣整條京杭大運河經過六年的開挖,如今已經通了大部分,南方可以實現基本通航, 現在大運河就只剩下最難的河北永濟渠段工程還未結束。
之所以六年完成大半的通渠工作,是因為除了永濟渠和江南河以外,其餘的河段都是原有河段的疏浚,工程量並不大。
像山陽瀆就是邗溝,通濟渠則連通了鴻溝、蒗盪渠、睢水、泗水、大野澤、沭水、汴水等河南徐州十幾條河流,往西北可去洛陽,北上可往永濟渠,東北可去青州。
南陽渠則溝通淯水、漢水、穎水、汝水、蒗盪渠、汴水等等。還有雲夢渠,利用澴河做溝通淮河上游與長江中游的水渠, 廣州渠自然是利用靈渠。
可以說除了永濟渠要斜著挖大半個河北比較費勁以外,其餘河道基本都只是疏浚以及擴充加固,工程量遠比重新開挖一條河小得多。
事實上後來隋煬帝挖京杭大運河的時候,也沒有用多長的時間。攏共也就花了六年,並且還是一次性完成全部通航工作。
但那是屬於急功近利的情況下,隋煬帝徵調的民夫超過五百萬,真正的勞民傷財,工程量比修萬里長城還大。
秦始皇修個長城和驪宮都造成了不小動盪,更何況在那麼短的時間內修一條數萬里的大運河?
所以隋朝滅亡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陳暮吸取了隋煬帝的教訓,不敢急功近利,即便是在國庫充足的情況下,也是一步步來。先易後難,集中把河南以及江南地區開挖,再挖河北。
按照內閣初步估計是在十年內完成基本通航,十五年完成全面通航, 預計要比隋煬帝多花九年時間。
不過大家都是修河挖渠,大漢與隋唐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
大漢的京杭大運河工程量要比隋唐的京杭大運河工程量大了不少,比如荊州南陽河段就是多出來的工作。
徵調的民夫同樣超過四五百萬人, 波及範圍遍布整個大漢,但卻不會動搖國本。
因為這項修河工程,本質上來說還是以工代賑。
民夫屬於招聘制而非強征制。
而隋煬帝修個河,屬於強行徵調,在修的工程當中,居然死了二十五萬人,勞民傷財不說,基本把他爹楊堅打的底子幾乎修了個光。
這裡面的差距,顯而易見,就是一個經濟學教授與一個連基本理財都不會,甚至攢錢都不會的普通人之間的差距。
只是大漢的錢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即便可以在未開發的年代滿世界挖礦,也要付出時間和成本。
因此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選擇以工代賑,也需要一個國家擁有雄厚的實力和底蘊。
如果僅僅只是從挖礦來說的話,按照初步預算,運河的直接成本花費要超過數百億的大漢銅寶, 換算成銀元的話,也要超過數千萬銀元。
因為初步解決糧食危機之後,大漢各地的物價已經開始大幅度降低。
在漢朝鼎盛時期, 一石糧食最低的時候是西漢漢景帝在位期間,「谷石五錢」,也就是120漢斤稻穀只要五枚五銖錢。
這也是為什麼說文景之治是漢朝最好的時代。
到東漢之後,鼎盛時期為明章之治,根據出土的《敦煌漢簡》記載:「人麥二石九斗,直泉二百卅」。
可見東漢鼎盛時期,糧食一石價格也是比較低的,大概六七十錢一石,而且這還是《敦煌漢簡》,記載的西涼玉門關一帶的物價,若是內地會更低。
而現在隨著廉價糧食進入大漢市場,紅薯玉米土豆等產量驚人的作物出現之後,糧食價格自然也是水落船跌,一路飛流直下。
最近洛陽的糧食價格已經跌破了十六枚大漢銅寶一石,馬上要向著個位數一路俯衝,有接近文景之治的趨勢。
所以挖運河的工人工資其實並不高,在糧食價格較低的情況下,每名工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