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謀伐 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
測試廣告1萊州灣緊鄰著渤海灣。看小說網 www.kanxiaoshuo.net
不過這並不代表從萊州灣港口前往渤海就很近。
兩地相隔有二百多公里,走沿岸海邊過去,差不多要走五百多漢里。
但有一點大家可能不知道,那就是漢朝的船隻建造水平就已經很發達,大型船隻層出不窮。
這些船隻不僅能載很多人,而且時速也不慢,比如普通走舸、露橈在長江上的航行速度已經能夠達到每小時20公里以上。
只是這種速度一般是小型快船,且必須順風順水的情況下,若是逆風,速度會很慢,如「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就是典型的代表。
因為漢朝的船只有櫓、舵、槳,還沒有出現車輪槳。
所謂的車輪槳就是唐宋時期的車船,像自行車一樣靠人力踩動進行推進,這樣能大大增加了船隻航行時的行進速度。
因此漢朝時期的大型船隻航行速度一般在3-6節(1節等於1.85公里),也就是每小時5-11公里左右。
且6節已經是超級大順風的時候,按照記載,平時無風狀態下,船隻速度也就比一般人走路稍微快那麼一點點,平均每小時4-5公里是正常速度。
而到了宋朝,船隻航行速度大幅度提升,平均時速在4-8節,超級大順風的情況下甚至能達到10-12節左右。
這種速度在當時已經是世界頂尖水平,航海能力大幅度提升。
而劉備則是目前整個東漢唯一擁有車輪船的諸侯,這意味著青州的造船業,已經達到了宋代的水平。
這得益於青州鼓勵創新,諸多實踐和發明創造。
馬鈞發明的龍骨水車,本身就可以移植到船上,至於船體如何重新設計,構造樣式如何重新改進,自然是通過多年一步步摸索而來。
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些船依舊不具備遠洋能力,即便是來往朝鮮、日本多次,甚至已經北上到了庫頁島,那也是因為陳暮提供了近距離航線,走的是沿岸近海。
遠洋的風險實在太大,哪怕是去一趟倭國,都得從朝鮮半島走最近的海路,從釜山港口航行到對馬島,再從對馬島進入博多灣才能輕鬆抵達,如果直接從青州出發去倭國,翻船的可能性極高。
因此實際上青州船業只是領先於整個漢代,而不是說有多厲害。
但即便如此,也已經很了不起。
至少在當時除了羅馬帝國以外的其它地方,大部分處於原始部落的情況下,可謂是領先了不知道多少個時代。
由於青州和幽州之間海運貿易發達,公孫瓚會將北方的牛羊通過位於泉州(天津)的港口運往青州,青州則是把酒、糧食、鹽運往幽州,互相交易。
兩地來往頻繁,水手們早就熟門熟路。
近海再加上順風,八艘青州大船,以約每小時6-7節的速度,浩浩蕩蕩北上,前往渤海灣,開啟了拯救大兵公孫瓚的計劃。
日夜航行的話,即便速度再慢,一天二十四小時之內,也能抵達滹沱河出海口。
也許有人會說,八艘船是不是少了點?
但除了八艘大船以外,還有二十艘中等船隻隨行,按照現代海軍規制來看,相當於有八艘大型巡洋艦,二十艘中等驅逐艦,以及船側系五十多艘先登、走舸、露橈等小船,可以當成小型護衛艦。
青州大船雖然比不得後來東吳時期能載三千人以上的巨型樓船,但每艘也能裝一千多人,再加上二十艘中等船隻和五十多艘小船,大概能裝兩萬多人,基本夠用。
海上的風遠比陸地上的風要劇烈得多,不到海邊不知道海風有多猛,狂風呼嘯,吹得雲帆與船上的旗幟獵獵作響,晃晃悠悠一路徐行。
不過近海有個好處,那就是同樣的風速,在遠海可能會激起好幾米浪花,而在近海則不會。
海浪的高度和風速以及海水深度有關,風速一樣的情況下,近海的只會出現浪急的情況,而不會出現浪高打翻船隻的情況。再加上又是半順風,航線又很熟稔,船隻鉚足了勁一路向北。
一天一夜的疾行,船隻反而是後發先至,抵達了滹沱河出海口。
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