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謀伐 第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
測試廣告1一口雞湯給劉備灌下去,劉備就跟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地揚起鞭子給馬抽了一記,在風中馳騁。看書否 www.kanshufou.com
世人都說《三國演義》尊劉貶曹,但在對劉備的描述上,還遠不如《三國志》。
無論是從外表還是品德的描寫,都讓人分不清楚誰在捧,誰在貶。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國演義》把劉備的外表幾乎刻畫成了一個未開化的猿人,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這是人類?
還有在性格方面也十分矛盾,說劉備沉默寡言,又喜歡結交豪傑。請問沉默寡言的人怎麼去四處結交豪傑?兩個人面對面站著不說話,就算是認識當朋友了?
最離譜的是說劉備喜怒不形於色,然後在書里講他到處掉眼淚,遇到困難第一時間想的就是哭,與關羽張飛諸葛亮徐庶趙雲等人全都哭過。
這樣的反差一下子導致很多人將劉備看作偽君子,認為他的哭根本不是真心誠意,因此十分反感。
反觀陳壽就客觀許多,「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意思是劉備剛強果斷、寬容仁厚,能根據每一個人的賢愚好壞來分別對待他們,具有漢高祖劉邦那樣的風度,英雄的胸懷器量。他把整個國家大事和輔佐太子的大事全權託付諸葛亮,而不存半點疑心,君臣實在都為正直無私知己的人,可以說古往今來最佳楷模。
一個是明朝人對劉備的評價,一個是三國親歷者給他的評價,可悲的是大部分現代人居然都把《三國演義》當了史實,卻不知道如果靠哭就能哭出一個國家,靠哭就可以與曹操這樣的人爭雄,那這三國亂世也未免太兒戲了一點。
至少在陳暮眼裡,與劉備結拜之後,他看到的是一個最真實的劉備。
中平元年的劉備也不過只有二十四歲,他有他的七情六慾,有他的喜怒哀樂,有他的煩惱牽掛。生氣的時候會暴怒,開心的時候會大笑。遇到問題的時候會自己想辦法,豪情壯志時會非常興奮,看到百姓屍骨隨意被丟棄在路邊無人安葬時,也會為他們感到悲傷而落下眼淚。
他有主見,但也會善於聽從別人的建議。有自己的小心思,但也會儘量遷就親近之人。跟關羽張飛陳暮三人僅僅認識一天,就斬雞頭燒黃紙結拜為兄弟,從此不離不棄,百分百的信任。
劉備在三國里不是最好的主公,因為他沒有曹操那樣的起點,沒有孫權那樣的父兄,無錢無勢,給不了手下太多。
但卻是最合適的主公。
因為你在他手下會非常舒服,只要真心實意為他效力,換來的就是百分百的信任。不用擔心哪天會因為被主公猜忌而忽然暴斃,也不用擔心他不重用你,只要你有才能,他就一定會給你相應的位置。
陳暮在跟劉備結拜之後,還曾經有點後悔為什麼不敢賭一賭搏一搏,拿命去走這一段千里路程,去洛陽找曹操。
畢竟跟著老曹,未來也許會過得更好。
但相處一段時間,陳暮反倒已經覺得慶幸自己沒有去洛陽。
自己的性格自己知道,之所以去涿縣找劉備,純粹是因為怕死不敢走遠路。如果在三國里找個和陳暮相似的人,也就只有賈詡可以媲美。
一樣的貪生怕死,自私自利。為了活命,什麼事情都可以幹得出來。
在劉備手下,他還能有點小心思,玩點花招套路。
但在曹操手下,要麼像賈詡一樣明哲保身,儘量別站錯隊。要麼就祈禱幸運眷顧自己,搞了小動作沒被發現。
比如說這次賄賂趙主簿的事情發生在曹操那邊,假設被曹操發現了,以他多疑的性格,說不好就懷疑陳暮有別的想法,當場就把他給宰了。
而劉備卻不可能這麼做,因為這種事情在劉備眼裡,或許只是一件小事。
後來的張飛曾經數次誤事,害得劉備幾次丟掉了基業,劉備也沒有責怪他,可見一斑。
七八公里路很快過去,官道穿過前方一座矮山丘陵,透過路邊的林木枝葉,已經能看到月色下的易陽城。
「劉中郎何在?」
道路右邊的灌叢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