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無限召喚 第0119章 賊心已開始動搖
黃巾眾信奉太平道,太平道是秘密教門。
古往今來,所有教門為了廣收信眾,傳播教義,都是以前生或來世的福報因緣為說辭,給無知民眾勾畫遙不可及卻無比美好的未來。
說白了,就是一個洗腦的過程。
黃巾眾也經歷過這樣的洗腦過程。但是,由於太平道興起時間較短,首腦人物早已被官軍剿殺,現在的黃巾殘眾沒了精神領袖。
而如張雷公李大目等賊首,沒有張角等黃巾早期領袖的能力,屬下信眾的信仰已不似以前那樣堅定,黃巾殘部,已漸漸背離了張角的黃巾軍初衷,開始向山賊流寇轉變。
被捕獲的黃巾眾,雖也會呼喊幾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但他們的信仰早已動搖。
被官兵抓捕,他們料定必死無疑,卻沒想到,靈丘的官兵,對待他們這些俘虜,態度非常和善。不僅不打罵,反而騰出營房,提供食物。甚至還有軍中醫匠,給傷病俘虜診治。
難有信仰能超越人類對生的渴望。
對付洗腦的最好辦法還是洗腦,將正常的思想觀念,重新注入回去。
重新洗腦,並非易事。
但是,不要忘了,劉芒的軍中有劉伯溫啊!
劉伯溫的伶牙俐齒,可以忽悠偽皇帝張舉,當然更可以忽悠住這些無知的黃巾眾。
人心都是肉長的,被俘的黃巾眾看到,這些官兵甚至比「大方」頭領對待他們還要好,再加上劉伯溫等人的說教開導,一些黃巾眾開始幡然悔悟。
當聽說官軍可以幫助他們安家,並允許他們耕種,且減免大量賦稅,一大半俘虜表示願意再做大漢順民,棄太平道,而重新臣服於帝制王道。
身強體壯者,願意從軍的,分散編入各部。
願意回歸田野者,轉去代縣,劃撥荒地,提供種子,並幫助其搭建簡易的房屋。
還有部分被俘黃巾眾不願歸順,對待這些人,劉芒也區別對待。
哪些因有家眷尚在山中,猶豫不決,難以割捨的,釋放。這些人,總能把一些正面的信息帶進山里,間接起到瓦解黃巾的作用。
而對待少部分死忠之徒,劉芒不是民主政權的領導人,沒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徹底改造他們。
令,秘密斬殺,掩埋。
……
歸順的黃巾眾,再次過上正常百姓的生活,再也不用風餐露宿、提心弔膽。
享受到正常生活的美好,感受到這裡官軍的友善,部分歸順者主動提出,進山說服親朋下山。
短短一個月時間,出山歸順者竟有幾百人!
雖然只占山中黃巾餘黨的一小部分,但這是一個極好的信號和開端。
劉芒在代縣加大力度。代縣臨近祁夷水,由於人口少,可供開墾的河灘荒地很多。
劉芒除了給下山歸順者劃撥耕地,提供種子,按照范仲淹的建議,為了鼓勵墾荒,還制定了根據墾荒數量,發放補償口糧的政策。
荒地需要慢慢開墾,作物需要時間生長。補償口糧,是為保證這部分人在秋收前不至於斷糧挨餓。
……
下山歸順的,大多是居住在太行山腳附近的「小方」黃巾眾。這部分人,在張雷公李大目手下地位低,受欺負,對太平道的信仰也相對弱。
數量更大、也更難解決的,是那些「大方」黃巾眾,以及「小方」中,人數比較多的隊伍。
單純靠遊說,是難以說服他們下山的,必要時,該打絕不客氣。
代縣和靈丘的隊伍一直在加緊訓練。
挖了張雷公李大目的牆腳,幾百近千人下山歸順,兩個賊首一定不會甘心。
……
山下過的是人的日子,山上過的是賊的日子。
好壞顯而易見,山上的黃巾各方,開始出現瓦解跡象。
而這個時候,最需要加強防範。
張雷公李大目不是傻瓜,他們不會任由手下各方陸續叛變。而打垮代縣、靈丘的官軍,是他們穩定賊心的最好方法。
劉芒當然也很清楚這一點。早已命在班氏的傅友德帶領步兵隊趕回代縣,隨時準備迎擊黃巾賊,滿桂的騎兵隊繼續留守在班氏。
張雷公李大目顯然過高估計了他們在人數上的優勢,幾次帶領賊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