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權謀鬥爭 第三百六十六章 議出兵建功心切
更新:03-29 20:54 作者:柔情小丈夫 分類:玄幻小說
曹叡乃甄氏夫人所生之子,後曹丕另寵郭夫人,其母失愛而死,曹叡也因之不得為嗣,轉封平原王。其後又有傳聞曹丕欲以京兆王為太子,繼承大位,曹叡於是起有謀位之心,私下訪得故任城王威王曹彰愛將周毅,密謀刺殺曹丕,才有了許都城牆崩塌的一幕。當日周毅行刺曹丕之時,曹叡帶夏侯懋等禁軍離開御帳,原本是想讓周毅乘虛成事。不料半路殺出個陳晟,在危急之時將周毅制服,救下曹丕。曹叡見事不成,以為必死,本要集合心腹,準備拼死一搏。那周毅卻是英雄了得,咬牙將行刺之事一力承擔,在牢中自刎。曹丕雖然沒有受傷,但連被驚嚇,竟然一病不起。而曹叡因禍得福,整日陪伴在父皇左右伺候,表現出十二分的孝心。後來曹丕病勢稍可,又強起出獵,親自射殺一頭母鹿,復令曹叡射其幼鹿。曹叡乃擲弓於地,伏地請罪,不肯射殺。曹丕心中不解,問其原委。曹叡乃答道:「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因之涕泣。曹丕心中更悅,遂有立嗣之心。曹丕本來病情未愈,出獵又受風寒,回到洛陽病勢反覆,更勝初時。太醫用藥無效,曹丕也自知將死,遂下詔以曹叡為皇太子。
曹叡繼位以來,惟恐東窗事發,有密使人追捕周毅餘黨,得到的消息卻是全部都死於曹丕御營,無一人漏網。曹叡心中稍安,自以為接下來便可以安安穩穩地當太平皇帝,那知登基不久,司馬懿的一紙檄文就弄得滿城風雨。更可恨的是,居然也說曹叡得位不正,當然司馬檄文內容是指他父親曹丕搶了陳思王曹植的皇位,與曹叡的所作所為沒有絲毫關係。但曹叡心中有鬼,這「得位不正」剛好說到他的痛處,於是一面下詔給禁軍都督夏侯懋,讓其帶人徹查此事,定要抓住散播檄文之人;一面召集大將軍曹真,大司馬曹休,司徒王朗,司空陳群等人商議出兵宛城,取下司馬懿的人頭。
對於出兵之事,眾官各有各的看法,王朗,陳群等文臣極力反對,理由有三:其一,先帝大喪,不宜妄動刀兵;其二,司馬極善用兵,惟恐諸將皆不是其敵手;其三,天下太平多時,宛城雖小,卻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戰端若起,又恐吳蜀乘機來犯。曹真,曹休等卻又是極力主戰,司馬懿公然造謠侮辱先帝,是十惡不赦之罪,正該出兵討伐,以告慰先帝在天之靈。雙方爭執不下,曹叡心中卻是有自己的打算,新君登基就出這樣的事情,若不能及時平復,豈不失了堂堂中原大國之威?再者司馬割據宛城乃是太祖武帝在世時之事,先皇曹丕即位數年,無時不在想著收復回來,但終不能如願。若是曹叡能一舉收復,豈不是讓群臣百官,天下子民就知道自己更勝於先帝?
曹叡的心中,宛城是一定要打的,不過王朗等人的擔心卻又不無道理,司馬懿深受武皇帝的讚譽,肯定是根難啃的骨頭,而且他一旦不敵,或者東投孫權,西降蜀漢,都是讓人頭疼的問題。曹叡當年曾在太祖皇帝身邊侍侯過,對軍政大勢,也略知一二,若是蜀漢得了宛城,對曹魏的威脅是相當大的。宛城不打則已,一打便要以迅雷之勢,不給司馬機會聯合蜀吳,也不給西川趙舒的機會,或者淮南的凌統有機會出兵救援。所以這兩日曹叡連發密詔,使曹真集結洛陽兵馬;曹休前往汝南,收青徐之眾;左將軍張合卻引長安之兵出青淤口東向,三路夾擊,就算司馬懿有天大的能耐,也休想以一郡之力,與中原抗衡。
曹叡都不禁為自己的的謀略洋洋得意,心情大好,所以才對夏侯懋的小報告不以為怪。再者曹叡對陳晟也確實沒有什麼好感,就是因為他險些讓自己喪命,借著夏侯懋這個機會教訓教訓他也好。可是以曹叡對陳晟的了解,因為救無辜百姓,與禁軍衝突,失手傷人是完全有可能的,但說到勾結司馬懿,背叛朝廷,卻是萬萬不會。眼看夏侯懋胸前掉著根膀子,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陳晟如何如何,曹叡只是覺得他的樣子滑稽而已,至於所言之事,壓根就沒有放在心上。
夏侯懋哀哭了半響,眼淚差不多都流幹了,卻還沒有聽到上面坐著的皇帝有任何動靜,不禁納悶,偷眼往上瞧去,卻正好看見曹叡似笑非笑地看著自己,一時猜測不到聖意,竟不知接著該怎麼繼續。還是曹叡明白他的心思,轉而看向跪在旁邊一言不發的陳晟,問道:「陳將軍有什麼話說?」
陳晟聽到皇帝問起,便必恭必敬地磕頭觸地,答道:「微臣阻礙夏侯將軍辦差在前,誤交匪類,殺傷禁軍在後,實無從辯駁。一切還請陛下聖裁。」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