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貴 第48章 叛國的附馬_頁2
正嚴明,說過的話就要作數,在他看來是當然之理。正是因為他與呂夷簡的意見不一,才不得不請趙禎出面裁決。
呂夷簡和龐籍在樞密院一正一副,不是絕對的上下級關係,必須意見一致,才能處分軍國大事。樞密院發出的宣命,兩個人都簽字用印,才有效。政事堂一樣,正式敕令必須宰相全部簽字,重要的還要執政也簽,才能生效。
趙禎覺得呂夷簡和龐籍說的都有道理,一時難以決定,把三位宰相叫了過來。
見趙禎先看向自己,章得象捧笏:「臣以為,龐太尉所言為是。人無信不立,國豈可失信?真宗皇帝設國信所理北事,其中信字豈無深意?」
趙禎點點頭,又看向晏殊。晏殊捧笏:「臣以為,國誓不可違,送還劉三嘏於北朝甚有道理。只是其棄國來投,必有不得已之處,若是送還,可能招致殺身之禍。是故,不可遽將其送還,而應與北朝從容理論,以尋兩全其美之道。」
龐籍聽了,就想反駁,強行忍住了。不就是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才在放假的日子把大家召進宮來嗎。晏殊這話說的,什麼道理都占住了,就是不說應該怎麼辦。
大家一起看向徐平,他是首相,這個時候,意見就非常關鍵了。
徐平捧笏:「國不可失信,此為當然之理。只是,信義二字,說得清楚明白,有義才有信。眾人覺得此事難以處置,根本上說起來,還是不管怎麼做,要麼失信,要麼無義。」
徐平前世,為什麼大多數國家,都拒絕遣返政治犯,有的國家還拒絕遣返死刑犯,及其他的一些特定罪犯。說到底,是遣返違了他們國家的道義,而不能簡單地看作假惺惺的雙重標準。這種遣返的限制,必然會被某些人利用,但卻是必不可缺的。一個不講道義的政權,不管是內,還是對外,都難以取信於人。
遣返一定要有條件,只是看怎麼確定這些條件,雙方達成什麼樣的共識。
(大家冬至快樂。今天過節,請個假,只有一更,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