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張狂 第76節 王允攬大權_頁2
身,不懂軍陣,便是李肅的最大弱點。在朝廷里當一個空頭的中郎將也就罷了,真要讓李肅去帶兵,那還真是難為他。
董卓一除,王司徒要想控制兵權,必然需要一位在軍中素有威望的將領出面。若是不拉攏蓋世猛將呂布,只怕王司徒的并州一系,根本無法有效的得到兵權。到時候,若是兵權盡在皇甫將軍的涼州一系手中,則誰能保證皇甫將軍不是下一個董卓?
皇甫將軍對大漢的堅貞忠義固然可靠,但兵權這種東西,還是掌握在自家手中比較好一些。
這便是大漢文臣之首,司徒王允心中的看法。就在刺殺董卓以前,他便考慮到成功之後的權柄爭奪問題。呂布是個并州人,按照大漢的鄉黨觀念,王允在情況允許的時候,還是想要重用一下這個并州的同鄉。要不然,兵權若是盡入皇甫嵩之手,王允心中的抱負依然難以實現。
作為幕後的指使者,在董卓被殺死的第一時間,等候在朝堂上的王允,便已經從安排好的暗線那裡,得知了準確的消息。董卓一死,長安城內的涼州軍可謂是群龍無首,正是撥亂反正,恢復朝廷權柄的最佳時機。於是,他果斷行動起來,不經天子過目,便公開下詔給御史中丞皇甫嵩,任命皇甫嵩為征西將軍,命令他即刻收取長安城內的兵權,穩定朝廷。
皇甫嵩之前雖然被董卓免去了軍權,可是以他在漢軍中的威信,哪怕只是穿著朝服往軍營門口一站,營中的將士便小心翼翼的打開營門,集體拜倒在皇甫嵩的面前,表示願意效命。而那些董卓的死黨,居然連舉兵抗衡皇甫嵩的膽量都沒有,只敢悄悄帶著手下心腹涼州軍逃離軍營。
若非皇甫嵩表示願意出頭善後,即使王允是李肅的恩主,李肅也不會願意去干那種十死無生的勾當。因此,這次誅殺董卓事件想要成功,可以沒有王允出面主持,但絕不能沒有皇甫嵩的同意!
當皇甫嵩花了一天的時間,騎著快馬在長安城內兜了一圈以後,城中的兩萬大軍,包括涼州軍一萬人,足足有一萬八千人向朝廷表示順從。而那些董卓的嫡系涼州軍,也完全沒有與皇甫嵩敵對的念頭,紛紛在皇甫嵩出現以後,便快馬加鞭、惶恐無比的逃出了長安城。
對於那些逃亡者,皇甫嵩忙於整頓長安守軍,也顧念大家都是涼州人,並沒有派出部下前往追擊。因此,這些董卓心腹們紛紛順利的逃出長安城,間接的也讓長安城免去了一場兵禍。
長安城,就這樣因為一個人的威望而安定下來,甚至沒有人們料想中的亂兵乘火打劫。這個事實,讓王允大感吃驚的同時,也讓王允對皇甫嵩的威勢極為忌憚。
——決不能讓皇甫嵩成為這次「刺董」的最大受益者!
王允是這樣想的。
於是,他不顧同僚們的反對,下令將得知董卓之死,而在朝堂上當眾表示悲痛的大儒蔡邕,以「天誅有罪而反相傷痛」為由,下獄處死。
這個決定,讓王允的同僚們感到大為震怖。在誅殺董卓過程中出力不少的尚書僕射士孫瑞,當即憤怒的拒絕了王允給他的事後封賞,以此表示對王允此舉的不滿。而王允不為所動,堅持自己的決定。蔡邕在獄中得知生還無望,便自殺身亡。
果斷處置蔡邕一事,讓王允在朝中初步豎立起了無人敢於挑釁的權威。大家雖然多有心不服的,但是一時間,卻也沒有哪個大臣膽敢試探王允的心思。
至於皇甫嵩,王允不等他將手中的兵權整備好,立刻讓皇甫嵩率領一萬大軍西出長安城,以避免皇甫嵩盡收長安軍心。而王允為此所使用的理由,也是無可辯駁的。除了皇甫嵩這位當朝第一名將,環顧如今的長安城裡,還真的沒有哪個將領有能力,可以帶著一群董卓曾經的手下,直搗郿塢,將董卓一家盡數斬殺。
皇甫嵩一離開長安,王允便以呂布是誅殺董卓的首功者為由,任命呂布為奮威將軍、假節,儀比三司,以便用呂布這個可以被王允控制的打手,來分薄皇甫嵩的兵權。
假節,可是天子極為信重的大將,或者遠在邊地的大將,才能擁有的授權。有了這個授權,呂布幾乎可以在長安城裡橫著走。他手下的士卒,甚至是屯長、司馬一級的中級軍官,呂布都可以隨便編一個理由,就能將之當場斬殺。
這次高升,讓呂布這個來自涼州的土豹子,一躍成為了大漢朝廷里地位僅次於皇甫嵩的武將,使得呂布的臉上,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