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87章 先利其器_頁2
前世網上文章,經常說中國古代沒有出現四輪馬車,是因為沒有發明轉向器,轉彎半徑過大。其實最少在唐朝,因為轉彎半徑過大,在農具上類似轉向器的部件已經發明出來了。那為什麼類似的發明沒有用在車上呢?杜中宵試著分析了一下四輪馬車和兩輪馬車的優劣,迅速就放棄了。真做理論分析,杜中宵大學工科的知識是不夠用的,他這個年代哪裡查相關的資料去?對於輪子的力學分析,根本不是中學生的知識能夠做的,更何況是多個輪子。只能用已有的經驗大致推算,如人挑空的扁擔,是一個挑法,一旦是重物,又是另一個挑法。人推空的獨輪車,是一個推法,滿載的獨輪車又是一個推法。兩個輪子的車,空車是輕輕拉著走,重載則是用襻掛在脖子上扛著走。兩個以上的輪子,摩擦小的火車是牽引的,公路上的貨車是半披掛在底盤上的,火車那樣牽引的拖拉機,同樣馬力拉的貨物比大貨車少多了。
把各種見過的車列一遍,杜中宵只能得出一個結論,四輪馬車是用來拉人和少量貨物的,具有乘坐平穩和速度快的優勢。可中國自古缺馬,在中原最多乘座的是牛車,壓根不適合。要速度,直接騎馬,要平穩,那就坐人力抬的轎子了。「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古人對這幾種牲畜各有安排,並不是一個兩個部件沒有發明的問題。要想坐馬車,得等到馬匹數量多到那個程度,同時有需求才行。
犁是最重要的農具,不只是用來耕田,還可以配合壟作一起,用來進行中耕除草等各種作業,極大地解放人力。一戶五十畝田,只有充分發揮犁的作用,才做得到耕作良好。這是杜中宵最重視的農具,今年大量的資金用在了這上面,明年春天,大量的犁要通過互保的形式賒到農戶手裡去。
鋤和杴與杜中宵前世見到的形制已經沒有大的差別,各種形狀的用途,杜中宵也說不明白,只有根據農民使用的情況慢慢改進。不同的是,杜中宵這裡制的鋤和杴都是用鋼打造,雖然不是坩堝里煉出的工具鋼,普通的灌鋼對農民也是難得。加上精心的淬火,已是周圍難得一見的精品。
二十把鋼刀雖然賣的錢多,但給地方帶來的變化,完全不能跟這裡的農具比。等到明年,這些農具到了種地的農民手中,永城周圍必然會變一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