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80章 勸君熟讀封建論_頁2
安石道:「有道理。所以我看營田務廣立村社,為一大善政。子女繁衍,可以到村社裡做事,掙錢養家。如此一來,雖然人口多了,田數不變,錢糧卻能多收。」
杜中宵道:「話是如此,也確實能夠這樣做。像鐵監和商場,不久之後就能大行於天下,依附之上的村社,也會發展起來。終有一天,種地的人會越來越少,務工務商的人會越來越多。雖然人少,田裡種出來的糧食卻會越來越多,天下無饑寒。到了那個時候,不會再錢糧並稱,只看錢了。不過,介甫,那個時候一樣會有錢的煩惱,與均田無法維持相差不多。人多地少,人可以去務工經商。如果那時天下沒了賺錢的機會,又能夠怎麼做呢?」
王安石笑道:「怎麼會有那樣一天!我看了鐵監,看了商場,無不是賺了錢之後,把賺到的錢作為本錢,做得更大。他們做得大了,就能用更多的人。推行於天下,幾乎無窮盡。」
杜中宵笑笑,勸王安石喝酒吃肉。這就是擴大再生產,只要能夠進行下去,工業推動商業,商業帶動工業,雪球會越滾越大。只要糧食夠吃的,社會生產可以一直膨脹。王安石善於思考,很快就發現了擴大再生產的威力,把心思動到生產上來,而不再一心考慮怎麼打擊豪強奪財入官了。
用後世的說法,以前王安石心中的改革,是重新分蛋糕,現在發現了做大蛋糕的辦法。這個辦法有什麼稀奇?後世幾乎人人皆知,但世界各國的改革,有幾家成功的?
杜中宵已經建立了這些產業,打開了工業化的大門,不會成天在這上面動思了。他現在想的,是怎麼避免其中弊端,能夠長治久安。王安石剛剛發現工業擴大再生產,兩人還難談到一起去。
吃了一會酒,杜中宵道:「介甫啊,其實與土地兼併一樣的道理。當天下做工務商,開工場做生意的多了,不再像現在一樣容易,還是會出現兼併之禍的。兼併最大的壞處是什麼?不是富者愈富,窮者愈窮,那並不能讓天下敗壞,無法收拾。與土地兼併之後出現豪強巨族,世代不變一樣,工商業兼併一樣會出現累世巨族,天下之財入他們之手。累世不變,就是封建。不只是種地務農有封建之主,天下之財轉到工商之上,同樣會出現封建之主。鑽研唐世的均田制,不如熟讀唐人的封建論。」
鐵監和營田務發展起來,杜中宵便不斷推演,依自己前世學到的知識,加上這個時代的現實,怎麼避免各種弊端。讓社會能夠長遠發展,而不是曇花一現,自己的努力終成泡影。
這主義那主義,其實都是從歐洲的現實推出來的,這個年代對於杜中宵來說沒有意義。真正能夠指導現實的,還是中國的歷史傳統,大一統和封建的矛盾。
進入資本社會就沒有封建了?通過各種各樣的運作,一些大家族可以掌握巨額財富,累世掌握分配社會財富的權力。這種特點,與農業時代的地主類似,不過換成了工業資本時代的封建主而已。
把中國歷史簡單地套進歐洲模板,就丟失了一個重要矛盾,即大一統和封建的矛盾。中國的傳統是大一統,宋朝是頂峰,明朝大封宗室有回潮,清朝的八旗制度更退回一步。
如果從大一統和封建的矛盾,很多事情就換了一個面目。後世工業發展,出現了全球化的思潮,其實就是按照歐洲歷史,把範圍擴大到全球,一些貴族進行資本的封建。為什麼很多資本家,爭著要做中國的摩根,中國的洛克菲勒?模仿的不是他們的成功,而是他們的封建特性。
有掃蕩了封建殘餘的大一統的中國在,全球化就根本不可能。納入大一統下的中國資本,會砸碎其他地方形成的資本封建,兩者是不相容的。除非中國的資本也能實現封建化,否則,全球化必然會倒退回去,各占地盤。那時可以貿易的全球化,出現不了資本的全球化。
貿易戰的根本,是大一統的傳統和封建傳統不相容。大一統可以允許天下之外有封建,歷史上中國周邊許多都是封建統濃厚的地方,比如日本。但是封建傳統,卻必須與大一統傳統隔離。把中國的漫長歷史統稱為封建社會,讓人們把封建的本意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