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61章 水車_頁2
那毛驢拉著的,就是新制的水車。這水車是一個新制的木架,一條鐵鏈從水井裡提水出來,旁邊一個引水口,汩汩流水不斷。水流不大,似一條山間小溪般,勝在不斷。
井的木架上還披了一塊紅絹,隨風飄揚,在烈日下分外顯眼。這是杜中宵吩咐人來做的東西,鄉民分外重視,特意打扮了一番。除了紅絹,旁邊還亂七八糟插了些野花,也不知誰插上去的。
到了跟前,杜中宵對蘇頌道:「以前的水車都是從河中取水,多有不便。營田務這裡,渠道修的不多,那種水車不方便使用。這裡地下水多有,用人掘井,一丈余就可出水,用之不竭。用這種水車,大多開出來的地都可澆水,旱澇保收,有無窮好處。」
水車從漢代就有,發展到現在形制已經完備,由刮板改成了筒式,用起來極是方便。東漢建武年間杜詩任南陽太守,又明了水排,利用水力推動鼓風冶鐵,是冶鐵技術上巨大的進步。唐州一帶,東漢時屬於南陽郡,不管是水排還是水車,民間都不罕見。水排鼓風的原理,是把旋轉運動通過曲柄滑塊機構變成了往復動動,跟蒸汽機剛好是反過來。見怪了水排,蘇頌、韓絳這些人對蒸汽機就很容易接受。
不過水車提水有局限性,因為是利用河流的水力,只有在比較大的河流上才可使用。營田務新開的田地,渠道尚且不足,能夠使用水車的地方少之又少。這一帶雨水充足,地下水充沛,水位也高,很容易打井出手。如果能用井水灌溉,就省了許多建渠的功夫。
蘇頌看這水車,是利用一對齒輪,把驢子的水平旋轉改成了豎直旋轉,帶動鏈條,深入到了水井裡面。鏈條上綁了竹筒,竹筒用皮錢封口,進入井水中的時候,水筒灌滿。隨著旋轉,鏈條出了水井,皮錢因為水重開啟,水筒里的水倒出來,流到水口裡。
杜中宵小時候在自己的小村里,曾經見過一口這樣的井,用來澆園。前些日子偶然想起,根據模糊的印象,和十三郎制了這水車出來。這水車結構並不複雜,一對錐齒輪,是鑄鐵鑄出來的,粗糙得很,在現在水磨上非常常見。最關鍵的是鏈條,專業點說是環形鏈,而不是前世常見的滾子鏈,其實就是拴狗的大鐵鏈,讓鐵匠打出來的。鏈輪同樣是鑄造,其實用木頭的也可以,一切從簡。
這種水車有個名字,叫做解放式水車。後世建國之後,曾經大規模推廣,很長時間是北方農村灌溉的主力。其實出現的時間要早得多,不過沒有推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