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1028東番島_頁3
更新:11-01 11:39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分類:都市小說
數千人被王杲部屠戮的消息。
眾將官齊齊應諾。
經過多年開發,此地森林已經大多被開荒,林木資源已經枯竭。
東番島距離福建太近,可朝發夕至,而據我們所知,島上並無王權體統,至於無知鄉民存在。
好在上月遼東發來捷報,王杲就縛,已經被押往京城。
可朝廷詔書一旦發布,朝臣可不是瞎子,特別是翰林院裡的人,他們必然會百般反對。
但是由於安南遠離中原,最後還是走向了獨立,成為了今天的越南。
南洋水師東行,向著大海而去。
既然東番島上有人生活,又沒有王法體統,只是無知鄉民,自然該感受到聖人教誨,學會禮儀尊卑。
當然不是,他們知道的更早,甚至在洪武朝就已經知曉情況。
但胡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邇,累世戰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
又著重強調東番沒有政權,雖然地廣人稀,不便管理,但朝廷可在東番島南北建立衛所,遷移衛所軍戶過去。
至於遷移衛所,可徐徐圖之,以浙閩各挑選一衛所東遷,之後則是從南直隸和浙江各轉移一船廠,前後我計劃五年完成。
屆時,再有陛下昭告天下此事,木已成舟,自然也就這樣了。
他的擔心並非無的放矢,實際上明朝上下多少知道開國時的誤會,大琉球確實有所謂的琉球王,還和大明一直保持良好的關係,時不時就會有使節前往大明朝覲。
現在有部將提到東番島,又指出東番島特殊的地理位置對大明的影響,俞大猷就不得不考慮一下了。
他在南京明皇宮奉天門給各部大臣做了這番告諭:「海外蠻夷之國有為患於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
作為內閣首輔,他自然也是被罵的最慘的。
直到嘉靖四十二年,為了應對倭寇騷擾,復設澎湖巡檢司,但也沒有真正起到防禦倭寇的作用。
俞大猷遲疑道。
不過,也因此讓大明知道了東番島的情況,島上有一些村落,有土著居住其中。
寫這個,當然不是因為這是一個美麗之島,而是大明現在出現缺乏上好木料的窘境
魏廣德對此也不反對,於是就這麼定下來了。
如果將南直隸及浙江的工部船廠遷移兩處,可為南洋水師解決海船建造的材料難題。
這其實也是朱元璋定下這十五個不征之國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地廣人稀不便管理,且收穫與付出不對等。
內閣值房,張居正右手不斷揉搓扶手,一時也找不到什麼合理的理由反對他的話。
滅逆酋,本來可以不辦此事,但張居正想要通過此事,挽回一些之前丟失的臉面。
福建官府不知道東番島的情況嗎?
安南地處中國大陸與中南半島的連接處,一旦占領,近可牽制占城、暹羅、真臘諸國,遠可控滿刺加及半島附近的蘇門答刺、舊港、瓜哇、濘泥等國。
待消滅倭寇後,船隊可繞行東番島一圈,觀察其上是否有倭寇蹤跡,到時一併上報。」
俞大猷這麼說,部將大多心知肚明,這是給好聽開口子留個理由。
就是一個澎湖,泉州府都不願意花精力去管理,更何況偌大一個東番島。」
朱元璋雖然一生以軍事和政治作為自己的「主業」,但他似乎特別謹慎用兵。
而小琉球,則根本就是個荒島,島上早年間倒是有福建人遷居過去。
思索良久後,俞大猷才下令道:「此事,我會先稟報朝廷,由朝廷定奪。
在此之前,大明海船木料,大多已經是從廣西運送去浙閩船廠,運輸費用高昂不說,危險也很多。
當然,朱棣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洪武晚年,老朱皇帝生怕子孫後代狂妄、輕浮、率意用兵,從而招惹禍害,特地將自己的謹慎對外用兵之國策寫入了《皇明祖訓》之中。
知道情況,張居正自然也有些猶豫。
實際上,許多舉人入仕做教諭,大多只能從縣學升到府學,之後再難存進。
像海瑞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