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大唐之長安房俊 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東輿圖_頁2
牆壁。
相比於另外幾面拜訪了書架、書案等等家具,這邊牆壁只是掛了有些稀罕的裝飾,有鹿角、狼皮、還有一副強弓、一柄寶劍,相對來說簡約很多。
李二陛下頷首道「可。」
王德便趕緊上前帶著兩個小內侍將裝飾物盡皆取下,暫且放在一旁,然後幫著崔敦禮打開書箱,將輿圖取出,用一根根細小的釘子仔仔細細的展開之後釘在牆上。
四張特製的紙張拼湊成一幅巨大的輿圖,差一點將整面牆壁都給占滿,輿圖上密密麻麻的畫著各式各樣的線條,而箱子裡,依舊還剩下幾十張輿圖……
李二陛下起身來到輿圖之上,仰首觀望,大臣們也都紛紛起身站在李二陛下身後。
一直以來,房俊便以能力卓著而聞名,尤其是其時不時鼓搗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方式方法,聞所未聞,令人嘆為觀止。大家都知道房俊自從第一日入主兵部,便開始主導天下輿圖之繪製,今日初見成品,自然心中好奇,急於一觀。
只見輿圖之上自幽營二州開始,由遼河一直向東,直至扶餘國大部,向南則直達牙山灣、竹嶺一線,與百濟、新羅交界。
崔敦禮指著地圖介紹道「高句麗自建昭二年正式建國,國都設在國內城,其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餘人,後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及三韓人。北魏始光四年,高句麗第二十代國王長壽王在位之時,將國都由國內城移都平壤城,至此,高句麗的擴張方向由寒冷的遼東逐步開始向溫暖濕潤的半島轉變,後逐步擴張,目前占據了大半個半島,疆域遼闊,不過因為氣候苦寒,所以地廣人稀,且多為不宜耕種之山地丘陵。」
指著地圖,崔敦禮娓娓道來,將高句麗之溯源以及目前之國勢講得清清楚楚,往昔對於高句麗只是一個模糊的認識,眼下卻猶如歷歷在目
李二陛下讚嘆道「崔侍郎熟讀史書,胸中自有溝壑,當再接再厲,為帝國立下殊勛,朕必不薄待!」
崔敦禮心中激動,施禮道「多謝陛下讚譽!不過微臣不敢居功,實是房尚書整日裡耳提面命,嚴令吾等兵部官員定要熟知高句麗之人文歷史、地形國勢,才能有的放矢,做出針對的部署,為東征之勝利貢獻一己之力。」
李二陛下回頭瞅了一眼房俊,滿意道「兵部上下一心,籌備得力,東征之後,朕必然不吝於嘉獎!」
大臣們看著崔敦禮,紛紛讚嘆。
這位出身於清河崔氏的子弟,因其出眾的才能以及房俊不遺餘力的舉薦,屢次進入陛下的視線,已然算得上是「簡在帝心」了,假以時日,怕是最低的成就也得是六部尚書,便是進入政事堂也未嘗不能。
冉冉升起的一位帝國重臣吶……
李二陛下看著輿圖之上密密麻麻標註的城池、山脈、峰巒、河流,心中頗為欣慰「來,崔侍郎給朕好好講解一番高句麗之地勢。」
「喏!」
崔敦禮信心倍增,沉穩道「陛下請看,高句麗與大唐接壤之處在遼河之西,亦即是營州之地。而自從貞觀初年以來,高句麗為了防備大唐攻伐,自知無法在野戰之中抵禦大唐之兵鋒,故而由此向著縱深之處延伸,在緊要之處都建築了山城、堡壘,起作用猶如長城一般,只不過限於其國力,無法將無數座山城連成一片,作為抵擋大唐之防線。而在其國都平壤城,更是於浿水北岸建築了無數的塢堡,用以抵禦大唐天下無敵的騎兵突襲……」
。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