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鱗開 五四一 頭髮不梳一月忙(7)_頁2
更新:09-01 18:03 作者:美味羅宋湯 分類:軍事小說
今日,紹興百姓還是恥與墮民為鄰。墮民修建屋舍,也知道比其他百姓矮一頭,否則就要被鄉間百姓欺壓。他們沒有土地,沒有固定營生,只有遇到紅白喜事才能當個雜役,扮個孝子……就算想賣身為奴都沒人肯收,日子過得十分悽慘。
吳易作為蘇州人,對此甚是不以為然,故而說出要招他們入廠做工的話。至于田存善、廖興,更是連墮民「墮」在哪裡都不知道,也不會歧視。只有紹興籍出身的官吏抿口不語,卻有些不以為然。照他們想著,大明又不是沒人,哪裡輪得到墮民來吃這碗飯。
與地圖上的標註一一勘定之後,吳易等浙杭高官往官道上的馬車走去。這一路腳下坑窪,更讓他們定下了要先修路的念頭。
「隆之,且與我同車吧。」吳易招呼廖興,示意他上自己的四輪馬車。
這輛車是皇太子走後,絲行大戶們捐給浙江布政使司衙門的,屬於民間襄助的公車,吳易用起來沒有絲毫心理障礙。
廖興略有遲疑,還是朝吳易走去。他邊走邊在腦中釐清了官職之間的關係:吳易是浙江布陣,頂頭上司是吏部。自己這個提督學政,頂頭上司是禮部,說起來同朝為官,其實是兩條線上的螞蚱,保持禮數就夠了,不必巴吉他。
若是想動用學款,那更是要嚴詞拒絕!
廖興心中有了底,笑呵呵地隨吳易上車,做好了鬥爭準備。
「隆之來我江南這些日子,可還習慣麼?」吳易找了個話頭。
廖興從來不耐煩這些官面上的廢話,直截了當道:「江南是文教大省,果然不同北方。即便是在中州之地,都只能官辦公學。到了南方,卻是私學書院更加盛行。」
吳易略有得意道:「我江南書院之盛,恐怕是歷代罕見,也足以證明我大明的文教之功。」
「這些書院可要本分才好。」廖興若有所指。
大明的確是書院的盛興時代,而且這種書院與唐宋書院重視六藝教育不同,它同時還是個議政之所。
東林之所以能以書院為載體,形成一股政治勢力,也正是源出於此。再加上弘治之後,官府管轄放鬆,生員們一個個都以「公義」、「禮教」為圭臬,仿佛衛道士一般,非但議論時政,甚至還干涉官府施政。
強硬一些縣官還能鎮住這些生員,若是個一心想進名宦祠的糊塗官,少不得讓這些地方上的生員左右。到了明季,甚至還有生員抱團衝進縣衙,毆打縣官的事發生,也算曆朝所罕見的稀奇事了。
吳易道:「如今書院的生員已經收斂許多了。」
「收斂?」廖興不由浮出一股怒意:「前幾日還有生員在我衙門口聚眾,大肆辱罵朝廷命官——也就是本官!府里警察非但不能驅散了事,還被他們打傷了幾個人。杭州府也有臉跑我這兒來要醫藥費!呸!若是在開封,本官斷不會讓他們全家走脫一人!統統送去挖礦修路!」
吳易不寒而慄,呵呵乾笑一聲,岔開話題道:「如今這些生員也不歸我管。」
廖興一時氣餒。
這些生員當然是歸廖興管的,論說起來,他有權削了這些生員的學籍,讓他們數年光陰白費。不過他牢記祖父交代他的任務,要為家族開拓江南市場鋪路,所以儘量不要得罪當地大戶。而那天鬧事的生員之中,有幾個就是浙省望族子弟。
「隆之在施政上可要愚兄幫襯的?盡可說來。」吳易不知道該如何開口要人幫忙,這也算是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了。
「方伯,您看浙省警力能否照顧一些。」廖興道:「我督學浙江,本無根底,若是沒有這些警力,巡視各地頗有不便。」
吳易鬆了口氣,道:「這個方便。我還可以在浙江促成一部《勸學民約》,讓適齡兒童悉數入學,違者便捉拿其雙親問過罰金。」
地方法規唯一懲處方式就是罰金和社區公益服務,朱慈烺絕對不肯將涉及人生自由、健康生命的立法權下放地方。在執法權上,縣、府兩級原本擁有的笞、杖都廢除了,流刑和徒刑倒是下放給了縣裁判所。
廖興原本就是個火爆脾氣,辦事從來都是「殺」字當頭。如今沒有了執法權,不能干涉地方司法,總覺得處處受限。見吳易這般支持,總算鬆了口氣。商人之家出身的廖興,當然也知道沒有白受人好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