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建築大師 第一二三章 標書中的學問_頁2
更新:06-26 15:38 作者:七死八活 分類:女生小說
說明文」這種東西大家都知道,這就有點類似於古代的八股文了。除非你有獨到之處,否則這種東西想要寫出彩那是很難的。而建築工程有那麼多「獨到之處」嗎?其實並沒有多少。
因為建築行業有個特點,就是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推廣很快,行業內部也熱衷於推廣各種新材料和新技術。這可能也是建築業和其他行業不同的地方。在其他行業中,可能還存在專利和技術保護問題,但在建築行業中,專利當然有,但所謂的「技術保護」卻基本沒有。任何建築企業發明或研究出一種新技術,大家很少藏著掖著,而是生怕別人不知道。
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因為任何建築技術都是所謂的「實用技術」。比如你擁有一門新技術,你也積極去推廣了,而某個工程項目可能正好要用到這門新技術,那麼你去投標的時候,對於你這個「原創者」和其他「模仿者」,不說你一定會中標吧,但至少你在投標時候有加成。反觀你一直藏著掖著的話,那麼人家業主可能就會問了;你這門新技術靠譜嗎?
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除非你是「首創」,否則建築工程還真沒那麼多「獨到之處」。這也是編寫技術標時候很難出彩的原因。
也正是因為建築行業這個特點,到了後世以後,同行們基本也對技術標不怎麼重視,因為這一部分很難拉開差距。前世的李華勇除了在自己的公司投標,偶爾也會接受邀請去參與某些項目的評標。
那麼一大摞厚厚一本施工組織設計,李華勇基本也很少認真翻看,一本技術標在手,李華勇和大多數同行一樣也是憑印象給分:
嗯,這家公司的資質和業績不錯,在業內口碑也算良好,那沒什麼好說的,這份技術標應該不錯,給他打個不錯的分數先。
嗯?這家公司好像也不錯,這個,好像也必須給個不錯的分數…
等這麼一大圈溜下了,李華勇最終發現,自己給每家的技術分都差不多。不僅是他,其他大多數同行的做法其實也是一樣。那麼這樣一來,技術標在評標時就失去其相對意義了,這也是大多數投標,主要由經濟標決定勝負的原因。
而唯一能讓那些見多識廣的同行們眼前一亮的,那就只能是那些新技術和新工法的出現了。
咦?這本標書中闡述的這種施工方法,我以前沒有見過啊,這個需要好好看看,必須認真看看…
而李華勇準備的「倒椎法」,在這個年代就是這樣一種新工法。這就是李華勇的金手指,也是他本次競標賴以制勝的法寶。
時間來到了年月底,經過李二愣子等人多天的努力,一份中銀大廈的技術標終於在他們手中完成了一半。不要以為他們效率低下,事實上看到這個進度後,李華勇心裡十分佩服。
要知道一份技術標,那就是厚厚的一本書啊,而且是「圖文並茂」的那種,在這個沒有任何建築製圖軟體,沒有ad輔助設計,甚至沒有用電腦的情況下,大家所有圖紙都是手工繪製,所有文字都是手書撰寫,能達到這個程度已經相當不容易。
而在這其中,李華勇也看到咱們國家老一輩工程師的基本素質,比如說顏杜民,這位別看他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但這次編寫標書就看出他的本事了,到目前為止,標書中所有製圖基本都是由他手工繪製完成。而他繪製出來的圖紙那個漂亮,說實話李華勇只有汗顏的份。
當然,李華勇的作用也無可替代,畢竟他才是擁有「金手指」的那個人。而之所以說整個標書只完成一半,就是因為李華勇的這個金手指還沒有兌現。
換句話說:目前整個標書的常規部分已經完成,現在就缺一份「倒椎法」的專業施工方案。
月的最後一天,李二愣子找上李華勇:
「墩子,你給我闡述的這種方法的確不錯,不過僅僅這樣還不行,我們還必須為它尋求理論支持啊。」
李華勇點點頭:「這個工作必須得做。」
「倒椎法」是一個這個年代還沒出現的工法,而且是涉及到「建築抗風」這種逼格很高的學問,那麼為它尋求理論依據是必須的。
所謂尋求理論依據,就是你必須經過嚴謹的科學論證證明你這種施工方案可行,否則的副帥,別人如何敢相信你?怎麼敢在具體施工中採納這種方案?
而「尋求理論依據」這種事情,那就已經超出李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