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隋 第二十四章中流砥柱
第二十四章中流砥柱
在澠池耽擱了半天時間,第二天,在縣令徐貴依依不捨的相送下,三艘官船重新啟動,一路上,官船甚少在地方停留,多是靠岸補充食物飲水,讓一直等待的地方官失望不已。
不過,多數地方官也能獲准上船與太子見上一面,留下一點土特產,這個土特產也當真是土特產,太子在洛陽撤了三位送重禮的官員消息傳出之後,這些官員都很規矩,不敢送什麼大禮。
數天過後,船隊行進到了三門峽,三門峽,相傳大禹治水,使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如同有三座門,三門峽由此得名,在這裡,黃河分成三股,水流喘急,這段河道也就是黃河有名的險灘急流所在。
楊勇一行所乘的官船體積龐大,單靠帆和漿是萬萬駛不上這段河流,離三門峽還有十數里,從當地征聚的縴夫便挽著縴繩,唱著號子,拖著沉重的的官船緩緩向上前行。
太陽下,粗大的縴繩勒在上身赤裸的精壯縴夫肩上,把他們黝黑的皮膚勒出一道道深深的溝壑,河中,從上游奔騰下來的河水瘋狂拍打著官船,岸上,所有縴夫用儘自己全身的力氣,他們彎著腰,唱著響亮的號子,一步步向前挪動,每走一走,豆大的汗珠就流淌了一地。
儘管楊勇統率過千軍萬馬,不得不說,楊勇還是被這個場面震憾了一把,僅一艘官船需要二百多名縴夫拖動,三艘官船,加起來的縴夫就有七百人,他們赤著腳,踩在粗糙的河灘上,近千人的號子響起,剎時將黃河水奔騰的響聲都掩沒。
在楊勇前世生活的時代,縴夫已經絕跡,他們的形象只能留在一些文藝影視作品,或者是淪為表演的道具,一首庸俗無比的《縴夫的愛》更是傳遍大江南北,可是楊勇此刻親眼見到這些活生生的縴夫,才知道前世看過的那些描寫縴夫的作品是多麼蒼白無力。
三艘官船,不過載一百多人,需要的縴夫就達七百人,雖然官船笨重,一切以穩定,舒適為主,但看過往的貨船,只有官船一半大小,用的人也需要數十人,難怪關中雖然開通了廣通渠,去年大旱時,糧食依然難予運達,這不僅是廣通渠無水的問題,黃河的運力也限制了航運。
「黃縣令,這些民夫一日所得幾何?」看著這些辛苦的縴夫,楊勇略帶憐憫的道。
三門峽位於陝縣境內,對面則是陸縣,這個黃縣令正是陝縣縣令黃平,,這些縴夫自然也都是陝縣民眾。
「陝者,隘也。」這句話就道出了陝縣的地理,陝縣縣境位於崤山山嶺環抱之中,前人對此評價「據關河之肘腋,扼四方之噤要,」為豫西和渭河平原間的咽喉,固以陝為名,從陝縣再過一百餘里,便是天下聞名的函谷關。
能夠親自為太子服務,並登船與太子同游,這個黃平黃縣令腦袋一直暈暈糊糊的,聞言沒有反應過來,連忙回道:「能為殿下拉船,是這些人的榮幸,不要錢,不要錢。」
「胡說八道,這些縴夫如此辛苦,怎麼會不要錢,你這個縣令不想做了?」楊勇大怒,喝斥道。
「咚。」的一聲響,黃平嚇得跪了下來,牙齒打顫著解釋:「回……回殿下,他們……他們可以抵扣……抵扣徭役。」
一個男丁,除了交納正常的賦稅外,徭役也是一大負擔,有時候搖役的負擔比賦稅更重,前周,一名壯年男丁最重時所服徭役多達四個月,甚至半年之久,這段時間,男丁不但要免費為官府做工,而且連飯也有自己帶,許多政府的大型工程,如築城,修路,修建宮殿,長城,多是犯罪之人加上使用免費的勞力來完成。
服徭役不但辛苦,而且工程趕得急時,許多役丁還會活活累死,歷史上不知有多少次因為官府徭役過重而弄得國內烽火四起,甚至因此亡國,如今正是新朝盛世,全國的徭役算是處於較低水平,每丁每年也要完成官府四十五天的徭役。
聽到可以抵扣徭役,楊勇知道錯怪了眼前的知縣,對於縴夫來講,拉縴是他們的工作,雖然辛苦,卻是每日要進行之事,若是官府征聚他們修路,或者築城才是麻煩,最怕的還是要求到外地服役,這樣一來一去不知要耽擱多少時間,甚至有可能倒斃在路上,楊勇修建仁壽宮和洛陽宮都沒有使用徭役,不知有多少人燒香拜佛。
「起來吧,看來本宮倒是錯怪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