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 第909、910節 天皇進宮打秋風_頁2
為名,罰了很多錢財。」
李洛明白了。那些韃子貴族,應該是看徐家有了錢,找了個藉口,奪了他們的身價。
當然,龜山一家曾經得到自己幫襯,這在大都不是秘密。自己起兵後,他們沒了靠山,日子當然會很難過。
要不是忽必烈還要點臉面,龜山父子應該早被處死了。
「原來如此。這幾年,徐卿倒是受苦了。」唐主聞言說道,「即是來到大唐,從今往後就大可放心。」
徐家父子頓時豎起耳朵。他們知道,能不能在大唐站穩腳跟,就看皇帝接下來怎麼說了。
「謝陛下隆恩。」兩人趕緊再次伏地叩首,做出感激涕零之態。
「朕就賜你徐家一座宅院,暫時安身。其他之事,朕隨後會有旨意。」李洛很大方的表態,「康西!」
「老奴在!」御前常侍康西立刻趨步近前,素手待命。
「傳旨內政府,封銀圓一千給徐山。另,擇洛陽三進官宅一處,送與徐山。」李洛一邊說一邊寫下一道賞賜手札,拿出隨身印簽「洛寧真人」一蓋。
「遵旨!」康西接過賞賜手札,領命去宮中內政府衙門。
事實上,作為天子身邊的中官常侍,康西本身就是內政府的三名堂官之一。但仍然要走程序。
帝後賞賜臣子錢財,也分等級。價值很大的,往往用國庫,需要下敕令或懿旨,需要用璽,還需要下達到財部用部印。
這種重大賞賜,一般是賞賜對國家有大功的臣子。
用天子內庫的賞賜,往往數額並不大,不需要下敕旨或懿旨,但要有帝後手札,要蓋帝後隨身小印。
李洛的「洛寧真人」隨身小印,除了在御筆書畫上蓋印,主要就是用於一般賞賜了。
按照唐宮制度,天子是不能隨口賞賜,而沒有任何法律文書的。不然的話,怎麼做賬?怎麼核對庫藏收支數目?皇帝說賞就賞,沒有相應文書為憑,那就是縱容宮人貪污。
所以,哪怕李洛和崔秀寧賞賜宮人幾塊銀圓或一斤白糖,也必須要寫手札,賬目算的門清。
甚至,內政府還有專門掌管賞賜的衙司。他賞賜什麼,崔秀寧賞什麼,賞給誰,都要登記在案,一清二楚。
李洛知道,就是到了清末,慈禧妖婆高興了一賞賜,也往往是張口就來,然後李蓮英等人就指派太監直接去庫房拿東西。
這個過程,就是中飽私囊的好機會。時間長了,宮中庫房的賬目完全是亂的,沒有人知道應該有多少數目。
相對而言,唐宮的內庫管理極其嚴格規範,採用的是後世財務制度。宮中任何用度,收支和財務都要分門別類,各有賬目,很難作假。
所以,龜山父子聽到賞賜固然高興的連連磕頭謝恩,卻也驚訝皇帝賞賜還專門寫手令用小印。
他們當年做天皇時,也經常在宮中賞賜臣下,可往往只是隨性開口而已。甚至,前面賞賜多少東西,後面自己都忘記了。
如今看到大唐天子的做派,兩人不禁有些汗顏。
以小見大,由此可見皇帝處事,當真事無巨細大有章法。簡單一個賞賜,就能看出大唐吏治如何了。
「今日是除夕,安家之後,你們好好過個年。年後,朕自然有旨意到。」李洛說道。
對於亡國之君,李洛一直比較寬厚。能用則用,能養則養。只要沒有威脅,李洛不介意讓他們當個富貴閒人。
這也算是為後世積德。萬一有天大唐滅亡,李氏也不至於太悽慘。
「臣謝陛下隆恩,萬歲…」徐家父子熱淚盈眶的謝恩。
大唐皇帝念舊,他們總算能過上安穩的日子了。
至於恢復「神國」之念,兩人早就不抱幻想。他們雖然不知道曾經的神國今日的瀛州如何,卻知道以唐主的手段和胸懷,瀛州百姓的日子差不多哪裡去,要復國根本就是痴人說夢。
「陛下,微臣懇請,拆分瀛州為二。」徐山忽然鼓起勇氣說道。
這就是表忠心了。
「哦?拆分瀛州?嗯,徐卿說說看。」李洛笑吟吟的說道。
他本就有拆分瀛州的念頭,只不過不是當務之急,還沒有實施罷了。龜山能主動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