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之白金年代 第658章:進軍金雞_頁2
的了,那是香江電影人的專屬頒獎典禮,和咱們內地演藝圈的電影人幾乎沒什麼關係,林曉光本人也很少跟香江劇組合作。
另外,林曉光之前曾經憑藉電影《那些年》。入圍過金馬獎最佳導演獎,但最終他還是沒能拿獎,連頒獎典禮都沒參加。
而華國電影金雞獎,是個專業性很強,有自己獨特優點,同時亦有嚴重缺陷的電影獎項,林曉光這些年一直拍的都是商業片,在金雞這種看中藝術性的電影節並不吃香。
而且,金雞獎長時期都顯得「曲高和寡」,也極大限制了其在演藝圈的影響力,好在近年以來,總算有了令人欣喜的改觀。
首先,金雞獎目前的評選周期,相比同類型的港台獎項如金馬金像,可以說非常奇葩。
這樣的周期,必然導致了時效的嚴重滯後性,經常出現13年頒獎時,得獎者居然是憑藉11年作品去獲獎,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同時也就完全起不到鼓勵新影人的效果,因為等輪到它評選時,都已經先被金馬獎、金像獎評選過一輪,甚至兩輪了。
其次,金雞獎有個不成文的默認慣例,影帝從不二封,影后除了早年的潘虹、鞏俐、宋春麗三位演技出類拔萃的前輩,分別獲得了3次、2次、2次獎外,之後也從不二封。
這個規矩,大概是源自計劃經濟時代,大家要發揚集體主義精神,一個人演技再好也不讓吃獨食的風氣。
所以之前已經得過獎的演員,無論新作品展現出來的演技何等出色,也幾乎肯定不會再得獎。
典型的例子,13年金雞獎,張子怡的《一代宗師》宮二,作為十年一出級別的傑作,橫掃了華語圈的金馬、金像、百花、華表四大獎,此外類似亞太影后、導協影后等次一級獎項,加起來一共拿了12個。
唯獨在金雞獎失利了,輸給了小宋佳的《蕭紅》。
而金雞獎的最佳導演獎也是如此,基本上不會二封,這也讓林曉光對於拿獎,看到了一點希望的曙光。
事實上,對於能否拿獎這個事情,林曉光也沒真的放在心上,能拿固然開心,不能拿也能正常。
而且,除了林曉光入圍最佳導演之外,王博、陶紅也分別憑藉電影《親愛的》,分別入圍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和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不過,最讓林曉光感到的遺憾,還是郝蕾,她沒有入圍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真的是在他的預料之外。
ps.恢復更新,感謝各位老鐵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