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真相集 第五十四集 馬援降漢_頁2
更新:01-10 13:17 作者:背砍刀詩人 分類:軍事小說
不堪,延岑不敢戀戰,慌忙退兵,命掩城門。
臧宮見敵軍敗退入城,欲要揮軍攻城,見自己屬下眾軍也已疲憊不堪,戰馬俱都如同水洗。提槍看時,見血盈數寸,知道公孫述肋上中矛,於是喝令收軍,回營休息。
公孫述被救回城中,果然身負重傷,流血過多,時復昏迷,已處於彌留。因自知無幸,遂召延岑入內,將軍權鄭重交付,囑其率軍死戰到底。囑託已畢,大叫一聲而亡。
延岑見公孫述已死,反覆思量良久,決定向漢軍投降。
十一月十八日清晨,延岑在成都城頭樹起白幡,打開城門,帶殘部向漢軍投降。
吳漢率軍入城,毫不客氣,命將延岑推出斬首,又割公孫述首級,將二人滿門老小數百口全部誅殺。其後下令,屠城三日。
謁者張堪在後軍督糧,待進入城中之時,只見黎民哀號,人頭滾滾,已是血流成河。
張堪大驚,急入皇宮來見吳漢,厲聲叫道:將軍是欲效當年項王入咸陽時耶!西楚霸王百戰百勝,終將江山社稷輸於我漢高祖者,失人心也!將軍今日屠城痛快,我恐旬日之內,將軍之首當被漢天子懸於成都之門,以謝蜀中百姓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吳漢聞言大悟,急下座行禮,謝罪道:若非先生教我,必不能成此大功;但又非先生罵我,必將遭滅門之禍者。
急命人持節出宮,到城中各地傳令,停止屠殺,並出榜安民,宣罪己之書。
由是成都安堵,蜀中平定。
字幕:張堪,字君游,宛縣人,世為南陽郡豪門大族。
鏡頭閃回。張堪父親早亡,十六歲時便將父親所留數百萬家產讓給堂侄,自己兩袖清風,到長安受業學習。因品行超群,諸儒都稱為「聖童」。
光武帝劉秀當時還是一介布衣,也在長安求學,敬佩張堪品行兼優,常當眾人之面極力誇獎。劉秀登基稱帝後,便征拜張堪任郎中,三次調遷,升任謁者。
前番親征隴西,又派張堪轉運積聚,並率騎兵七千,協助吳漢征蜀。
閃回結束。張堪諫止屠城,力救成都百姓免於塗炭,亦再救吳漢一次性命。
逾數日,天子詔命到至,厲責吳漢敗兵及屠城之罪,因有滅國大功,罷議懲處;復褒獎張堪止殺之功,拜為蜀郡太守。
張堪乃勸吳漢先派兵占據成都周邊城池,然後派吏清查倉庫,收其珍寶,並逐件記錄,上報朝廷,並無半點遺漏。又慰撫成都吏民,蜀國吏民大悅。
平蜀之後,張堪率領驃騎將軍杜茂部下,在高柳擊敗匈奴,被任命為漁陽太守。在任期間,率軍追捕奸狡,賞罰分明,官民都願追隨,為其所用。
匈奴萬騎入侵漁陽,張堪率數千騎兵出擊,大敗敵軍,邊界得以安寧。又在狐奴縣開闢稻田八千餘頃,鼓勵百姓耕種,從而使漁陽百姓殷富。
畫外音:張堪文武全才,在任八年,北部匈奴不敢南犯;又與邊民休養生息,人謂「漁陽惠政」。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樂不可支一詞,即典出於此。東漢著名科學家、文學家張衡,便是其嫡孫。
鏡頭轉換,洛陽宮中。
劉秀召見各州郡主管考核官員,並在宮中設宴款待。諸郡主管無不受寵若驚,感恩戴德諛詞如潮。光武帝不為所動,席間挨個詢問各地風土人情,及其前後守令賢能與否。
蜀郡計吏樊顯進言:漁陽太守張堪在蜀郡時,心地仁慈,愛護部下,威名足可震懾誅伐奸賊。擊敗公孫述時,珍寶堆積如山,張公手中所掌握財富,足可使子孫享受十代。而其解職還都時,乘斷轅車,只有布被包袱而已。
劉秀聽罷,嘆息良久,便任樊顯為魚復縣長吏。正準備徵召張堪還朝重用,忽聞張堪不幸病逝。劉秀深悼,頒詔褒其功績,並賜布帛百匹。
字幕:建武九年,大將祭遵病故於軍中。
鏡頭閃回,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