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真相集 第六十二集 周遊列國_頁2
更新:10-15 06:01 作者:背砍刀詩人 分類:軍事小說
來,一時無言以對,只得找人頂罪,乃召過黎彌,當面厲聲斥責。
齊景公:孔子相其國君,所行皆是古人之道。汝偏使寡人誤入夷狄之俗,是何道理!
黎彌惶恐謝罪,無辭可對。
晏子見狀,心中已經明白十之八九,遂趁機進言道:臣聞小人知其過,謝之以文;君子知其過,謝之以質。今魯有汶陽之田三處,其一曰歡,乃陽虎所獻;其二曰鄆,乃昔年所取,以寓魯昭公者;其三曰龜陰,乃先君頃公時,仗晉國之力索之於魯者。主公何不以此三田還於魯君,以謝今日之過?而齊、魯之交,自此固矣!
景公聞罷,雖然心有不舍,亦只可點頭,即遣晏子親自主持其事,致三田於魯。
三田中之汶陽之田,原是昔時魯僖公賜與季友者,今日名雖歸魯,實歸季氏。以此季孫斯心感孔子今日出力,特築城於龜陰,名曰謝城,以旌表孔子之功。
於是齊、魯交好,君臣盡歡,只黎彌兩面得罪,內外受窘。
當時盟會已畢,兩國君臣歡飲台下,有人來報:齊國南境忽來一隻大鳥,約長三尺,黑身白頸,長喙獨足,鼓雙翼舞于田間,飛騰望北而去。
齊景公引以為怪,便問孔子:向聞先生博學,不知可識此物為何?
孔子毫不思考,順口答道:此鳥名曰商羊,生於北海之濱。天欲大雨而舞,所見之地,必有淫雨為災。齊、魯接壤,不可不預為之備!
季孫斯聞聽,傳令預戒汶上百姓,提前修堤蓋屋,以防大雨。
於是罷會還國,未過三日,果然天降大雨,汶水泛溢。齊國邊民受災甚重,而魯民卻都有備無患,幾乎無甚損失。由是皆以孔子為神,自此呼為「聖人」。
由是孔子治魯,定公與三桓皆都虛心聽之。乃立綱陳紀,教以禮義,養其廉恥,故民不擾而事治,三月之後,風俗大變。曲阜市中鬻羔豚者,不飾虛價;男女行路分別左右,不至於亂;路有失物,恥非己有,無肯拾取者;四方之客,一入魯境,皆有常供,賓至如歸。
國人大悅,乃歌頌大司寇孔仲尼道:袞衣章甫,來適我所;章甫袞衣,慰我無私。
此歌傳至齊國,晏嬰笑謂齊景公道:魯國大治,我可染其周公之風也。
景公點頭稱是,傳令擺酒,在殿中大宴眾卿。飲酒至酣,景公興致大起,漸漸失態,因知晏嬰最重禮儀,遂即席請求道:今日願與諸大夫為樂飲,請無為禮。
晏子蹴然改容,起身言道:君之言過矣!群臣固欲君之無禮也。力多足以勝其長,勇多足以弒其君,而禮不便也。禽獸以力為政,強者犯弱,故曰易主。今若去君臣之禮,則是禽獸之聚也。群臣以力為政,強者犯弱,而曰易主,君將安立哉?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之故也。故《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以此而雲,禮絕不可無也。
景公聞說,只得罷宴。
晉平公謀劃攻齊,派大夫范昭出使臨淄,以探虛實。
齊景公盛宴款待,酒酣耳熱,賓主均有幾分醉意。
范昭借離席敬酒之機,伸手掇過齊景公所用之杯,一飲而盡,復又還置景公面前。
晏嬰冷眼旁觀,厲聲命令侍臣:棄此酒杯,為主公換之!
范昭大慚,宴罷辭歸。回國之後,乃向晉平公奏道:以臣觀之,今非伐齊之時也。
晉平公:卿因何而言此?
范昭:臣飲齊侯之酒,探其君臣反應,則被晏嬰識破。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於尊俎之間,折衝席上者也。齊有賢臣如此,伐之難勝。
晉平公信以為然,遂罷伐齊之念。
孔子聞而贊道:不出樽俎之間,而折衝千里之外。
(成語「折衝樽俎」典故,便是源來於此。)
齊景公率其眾卿,到紀國故地遊玩。當地人在枯井內得一金壺,呈獻國君。景公就手把玩,見壺內有硃砂文書:無食反魚,勿乘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