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真相集 第十一集 定都聊城_頁3
更新:11-27 20:18 作者:背砍刀詩人 分類:軍事小說
兵共進,以取長安。
薛舉採納其議,遂分遣使者,往通梁師都及突厥莫賀咄設可汗。莫賀咄設乃啟民可汗之子,名曰咄苾,建牙帳於五原之北,聞薛舉使者之請,當即許之。
探馬獲此訊息,報至長安。唐王李淵大驚,遂遣都水監宇文歆為使前往五原,齎重金賄賂莫賀咄設可汗,且向其陳說利害,止其出兵相助薛舉。
莫賀咄設可汗為其說動,又看在金銀重寶面上,便應其絕不出兵。
宇文歆趁熱打鐵,又勸說莫賀咄設可汗,宜遣五原通守張長遜入朝,更以五原之地歸還中國,莫賀咄設一併從之。
張長遜當初因避中原大亂,舉郡歸附突厥,莫賀咄設可汗命其為割利特勒。此時既奉可汗之命,得以還歸中國,自是欣然聽眾。
由是便遣使隨同宇文歆還歸長安,舉武都、宕渠、五原等郡降唐。
唐王李淵大喜,即以張長遜為五原太守。事至於此,薛舉聯合突厥攻唐之計遂敗。
復說此時洛陽城內,越王楊侗號令不出東都四門,吏民再無固守之志。朝議郎段世弘等本來謀應西師入城,將東都就此獻於李氏父子,及聞長安兵馬已還,便遣人復招魏公李密,約以己亥夜開城納之。未料信使尚未出城,便被巡哨發覺,搜出密書,呈獻越王。
楊侗大怒,乃命王世充出兵,討誅段世弘等人。
李密本來已經發兵,聞說城中叛亂已定,乃引軍復還洛口。因分兵據守鞏洛各處要道,以防備宇文化及西去關中,與唐王李淵合兵。
宇文化及聞說西去通道斷絕,知道魏縣乃四戰之地,不可久居,遂引兵復向東郡,來至東郡治所聊城。東郡通守王軌以城降之,宇文化及便以聊城為都。
便在此時,煬帝被弒凶信傳至長安。
唐王聞而召集群臣,聚哭於朝廷,悲慟逾恆,群臣勸不能止。
李淵泣道:吾身為隋臣,北面事之,天子雖然失道,為臣子者既不能救,敢忘君主之哀乎!可恨宇文化及弒君自立,我必要殺之。但其現在聊城,中有東都洛陽為阻,奈何!
便在此時,有人來報:魏公李密舊將王君廓率眾來降。
李淵大喜道:得此人來投,我自太行山向東,更無阻礙矣。
於是率眾迎出,待以上賓之禮,復奏請恭帝,拜王君廓為上柱國,假河內太守。
鏡頭閃回,敘述王君廓來歷。
字幕:王君廓,并州石艾(今山西平定縣)人,出身寒民。
王君廓自幼孤貧,以販馬為生,品行不端,經常偷盜,鄉里都引以為患。年少時浪蕩於街市,見有鬻售繒布者,便以捕魚所用笱簍扣囊其頭。
賣布者久掙不脫,待人相助摘下笱簍,見攤上繒布全部丟失,而未知搶繒者為誰,亦無法告官,只得呼天搶地,自認倒霉。
王君廓猶如家常便飯,並以此坑蒙拐騙手段為生,故被鄉里百姓深深厭惡。
至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王君廓以為時機難得,欲聚集兵馬為盜,其叔父竭力反對。王君廓見此,便誣陷叔母與鄰居私通,與叔父一同殺死鄰居。其叔此後雖知上當,但因犯下人命官司,只得隨同此劣侄亡命江湖。
王君廓於是聚眾為盜,四處劫掠,漸集千餘人,進逼夏縣、長平。
河東郡丞丁榮率軍剿殺不得,轉又派人招撫。王君廓見到郡中來使,故意裝出感激涕零,甘願歸降姿態。
使者以此還報,丁榮反因此輕視王君廓,以為不必招撫,直接布置軍隊入山清剿。
王君廓則早將兵馬埋伏在山谷之中,嚴令不許露出破綻,更不許出而迎敵。
官軍在山中大搜整日,一無所獲,兼且天色向晚,疲憊已極,只得撤兵。便在此時,王君廓下令全軍出擊,由此大破官軍,威震河東。
王君廓由此扎穩腳跟,在江湖綠林中立下名號,並與叛首韋寶、鄧豹等人結義金蘭,稱兄道弟。其後三賊聯手,合兵攻打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