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母情深 第三章 救人水火_頁2
擊了囤積居奇的人。他每周兩次在家門前大槐樹下設粥棚,免費供給過往的行人、老弱病殘和乞丐。
這座城有南北兩座城門,四面是護城河環繞。如果需要去城外東西方向辦事,也必須繞道進出南門或者北門。曾祖少年時候,出城辦事常感喟:「冤枉路走的太多了。我有了錢要修一座橋!」若干年後他真的投資在護城河上修建一座橋,疏通了城內外的交通,從此行人免受繞道的苦累。
城內大街原先是土路,平時車行人往,塵土飛揚。下雨下雪道路泥濘,坑窪不平的路,人們出行困難。他想為鄉親們修一條平坦的路,他親自設計、選材料,指定專人監工督辦。當時沒有水泥路面,更沒有柏油路面,他參照修城牆的方法和原料:石灰黃土砂子摻合一層層夯結實,修出的路面堅硬平展。有人問:「你花了不少錢吧?」曾祖說:「有錢用來修橋鋪路是造福鄉鄰,錢花得值!」城牆已有幾百年歷史,年久失修,斷壁殘垣,他帶頭出資修繕。家裡有人提出反對:「古代打仗用的是大刀長矛弓弩,城牆能起到抵禦外侵的作用。現在攻占城池用上洋槍洋炮了,城牆還管用嗎?花沒有用的錢。」曾祖說:「城牆是老祖宗修的,它有歷史價值,修繕古城牆是珍存老祖宗勞動成果心血智慧,那是古蹟。中國的古長城為什麼一修再修啊?」
趙都城牆——蔚為壯觀的古蹟,訴說著這座城市上千年的文明歷史和悠久的文化。
曾祖為人誠信,見多識廣,他的工廠、商店生意興隆,正是順勢增加投資擴大生產,擴充商店的時候,而他轉向把資金投入教育。家裡人紛紛反對說:「教育是賠錢的買賣。」有的說:「如日中天的生意不做,有錢沖昏頭腦,忘記沒錢作難時。」他力排眾議,要實現少年時立下的志向——興辦教育。
清朝腐敗,教育落後,認識字的讀老八股,瞪眼瞎是絕大多數。他深諳教育興國科技興幫的道理,曾祖以鄉紳會長身份召集有錢人開會,開宗明義講:「今天請大家來,是商量集資辦學的事情,上海等大城市興辦學校,私塾逐漸被取代,學堂規模略小於學校,它比私塾先進,開設更多的課程,學生們將學到理工農醫自然等知識,請大家發表意見。」有人說:「辦教育造福子孫是好事,錢應該由政府出。」有的說:「中國落後首先是教育落後科技落後,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海軍不堪一擊,軍隊裝備落後,抵擋不住洋槍洋炮啊!是應該興辦學堂,興國先要興教育!」大家發言都肯定辦學堂的好處,但是沒有人主動出資。曾祖接著說:「辦學招生應該擇優錄取,如果你出資,你的子弟都可以入學。我首先捐款,我不再設立私塾,子弟都到學堂念書。」在座的人看到他決心很大,知道他想辦的事情沒有辦不成的。他們攥著手裡的票子,發愁子弟的學業,李老說的對呀,投資未來給子孫。他們看著眼前的榜樣,紛紛說:「你有遠見,跟你一塊乾沒有錯。」這就是當地最早的民辦學校。
曾祖把學校建在城牆根,地面平坦空曠幽靜,一個大院,兩間教室。他是學校董事長,聘任四位教師,其中一位是慕名從北京聘來,一位勤雜管理人員。學生來源兩部分:一 捐資辦學人的子弟。二 經過考試擇優錄取的學生。開設課程:數理、文史、農醫、自然等,教師按專業特長任教。曾祖花甲之年親自授課,他擔任訓導課,以《弟子規》為教材。
《弟子規》是清朝啟蒙教育典籍,三字一句,和仄押韻,朗朗上口,集倫理道德教育大成,是培養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讀物。《弟子規》1080 個字,孝、悌、瑾、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曾祖閱歷豐富,授課與學生親和互動,他博古論今,話語精闢, 典故迭出,他的課很受學生歡迎,很多學生期盼周一老先生到來,聽他講《弟子規》,聽他講「孟母斷機」,「黃香溫席」,「臥冰求鯉」,「子騫諫父」很多滲透《弟子規》倫理的故事。曾祖辦學理念:先樹人,而成才,《弟子規》就是藍本,他辦的學校培養出不少人才。
曾祖作古一百年了,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至今不衰,尤其他大力宣講推崇的典籍《弟子規》的精神,至今在中華大地弘揚。
曾祖教誨子弟愛家愛國、劬學向上、注重實踐,子孫後代以他為榜樣,人才輩出,他的三個兒子都做官,尤以小兒子功績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