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權力 第20章王圓承認救他的事實_頁3
使得成就和損失都可能很大,從而成為一個體制性問題,直到現在,不說錦安,就說亢州,在近十多年來的發展中,深深打上了這個體制性烙印。錦安市原來是農業市,亢州則是農業縣,都面臨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問題。所以 1978年以來,我們的中心任務和政績考核都是圍繞『農』和『工』來做文章。大體來說,1990 年之前基本是農業為主的時期,1990—1995 年是工農並舉的時期,1995 年以後肯定是要以工為主的時期。從三個產業的構成來看,1991 年以前,第一產業都占國民生產總值的 50,以後則逐年下降,第二產業在 1995 年開始和第一產業平分秋色,各占國民生產總值 40,以後這個比例還會逐年增加。鐘鳴義這個手法你們說是大躍進也不為過。」
彭長宜在組織部工作多年,他深深地能體會到樊文良說的這一點。在經濟建設為中心任務的形勢下,亢州的每任書記的施政理念和中心任務都是繼承和創新並舉。歷任市委書記基本是一張藍圖繪到底。而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等一些硬指標,歷任市委書記則是各繪藍圖,各有其理念和主張。
樊文良的前任書記是亢州本地人,是亢州市任職時間最長的市委書記,比較清廉,作風踏實,重視農業,謹慎,務實,維護亢州利益,不折騰,保守守成的那種,對幹部使用上力度不大。樊文良則是對亢州影響最為深遠的一任市委書記,也是被後人認為是最有魅力最有效仿價值的市委書記,他繼承了前任「不折騰」的理念,作風穩健、紮實,懂經濟,不追求政績工程,是亢州歷史上首次提出工農並舉,工業立市、工業富市、工業強市的市委書記,同時在農業上,重點抓了農業結構調整。使亢州開始走向強市,並被列入全國首批500強市縣。他在任時另一個對亢州產生深遠影響的就是會使用幹部,幹部搭配合理,每年都會恰當的調整幹部,這樣既能保證幹部隊伍的生命力,又能較好地激發乾部們的積極性,當然,在這一點上,與組織部長王家棟的密切配合分不開。到了鐘鳴義這任,他有些刻意地要在亢州印上自己的印記,儘快消除樊文良的影響,比如下車伊始就免了兩個科級幹部,在他就任市委書記期間,對幹部使用力度很大,能上能下,隨意性較強,幹部們時刻提心弔膽不說,在背後還怨聲載道。鐘鳴義在任期間,在工業上,大辦經濟實體和個體私營經濟,在農業上,推行高產高效的示範園區和小康村的建設。更以急躁冒進著稱,使得他在任期間,亢州經濟損失較大,留下的後遺症較多。圈子思想嚴重,完全背離了前任樊文良的工作思路,使幹部一時難以適應,當然這是後話。
樊文良說得沒錯,一個地方的發展,一把手是關鍵,因此很多幹部稱地方經濟為「一把手經濟」。而一把手經濟中,關鍵是一把手的發展理念和思路,「理念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大形勢,大方向的把握正確,加上穩健的思路和工作作風,往往能加速一個地方的發展。很多幹部說,工業化是傳統農業區現代化轉型的必由之路,這是一個總方向,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無論是發展工農業還是招商引資,急躁冒進,一刀切,一哄而上,要求全部跟進,帶來的結果必然是慘痛的損失。
一個地方良好的發展取決於大方向正確,一張藍圖繪到底,這是最能促進一個地方發展的,因為產業和經驗都是需要累積的。但現實往往不是線性發展,其原因有:一是發展階段不同,任務也不同。二是上級領導發展思路一旦變化,縣市里發展思路也要跟著變。三是往往後任否定前任,然後另起藍圖,因為只有發展思路不同才能彰顯自己的政績。這些因素導致每任市委書記中心任務往往不同,使得產業和經驗無法累積,並往往帶來發展的滯後和損失,亢州是這樣,全國各地也是這樣,這不是一人的因素,是體制的必然。
朱國慶說:「這樣干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將來會有許多債務糾紛,畢竟黨政機關幹部不以搞企業為生,將來肯定會後患無窮。」
「那是必然的。」樊文良說道:「不但會有債務糾紛,還會滋生更多的腐敗,因為官一旦靠近商,而且是在行政指標的作用下跟商結合,肯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一大堆的問題。但是也沒辦法,省里搞試點,市里搞試點,縣裡也要搞試點,任務指標逐級下壓,並納入考核目標,這一點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