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國 第1525章 浮屠_頁2
的成熟風情還是和夏日的陽光一樣燦爛。
二十三歲,正是女人最美的時候。
看著袁權消失在樹蔭中,孫策轉身叫來諸葛亮。「孔明,你對浮屠之說了解多少?」
「略知一二。」
「說來聽聽。」
「浮屠之說略近黃老,主旨也是講清靜無為,止欲去殺,其修行之法也近乎方術,區別並不大。只是他們要求更嚴,要想修成大道,最好是離群索居,別妻去子,聽說浮屠的神就是放棄了俗世的榮華富貴,出家修行十餘年,最後才修得大道的。浮屠正式傳入中原是孝明帝時,據說孝明帝夢見神人,有人說是西方之神,後來派人入天竺求法,帶了一些經書回來,在洛陽建白馬寺譯經。這些經籍很玄妙,一般人不太能懂,只有一部《四十二章經》比較淺顯,和《孝經》相似,信浮屠的人大多讀那部經文。」
「你讀過嗎?」
「讀過。」諸葛亮頓了頓,又道:「我不太贊同這些浮屠教義,尤其是見過笮融行事後。」
「為什麼?」
「其一,這些浮屠教義太過無為,比老子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合聖人中庸之道。其二,浮屠教義玄遠,但百姓愚昧,大多不能識其妙,他們之所以信浮屠,只不過生逢亂世,生死無常,求個安慰。人窮呼天,世亂敬鬼,這是人之常情,有安撫之功,卻無補於世事,黃巾之事即是前車之鑑。況且笮融能大行其道也不是靠教義,而是靠設酒飯,復力役,虛耗錢糧,更別說耗費重金,造浮屠之寺,勞民傷財,其禍烈於窮兵黷武、戰事災疫,為政者不可不防。」
孫策興趣大增。諸葛亮的看法和他很接近,他對佛教最大的反感就是勞民傷財,大量的民脂民膏投入佛寺、造像之類的事,大量的人口成為不納稅、不服役的化外之民,國家財賦空虛,戶口不足。佛教就是一個無底洞,一旦流行開來,有多少人力、物力都填不滿那個坑。作為哲學了解研究,他不反對,作為一個世俗實體,他絕不允許。
「那你說說,如何才能禁止?」
諸葛亮搖搖頭。「將軍,堵不如疏,縱使有諸多不足,浮屠之說也有安撫之用,斷然禁止不太可能,不如取其義理,聊備一說,譬如諸子,學者研究即可,推行則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