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 第四零四章 再見春帆樓(一)_頁2
更新:09-04 20:27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軍事小說
名正言順。
楊浩知道他這話可能是代表著一大群人問的,微笑答道:「在大家看來是絕好的表現機會,但從長遠來說,李老頭子卻要比我們出面更合適。一則,通過此舉可以表明我們對老一代人的態度,進一步爭取到他們的合作;二則,也為將來的國家大政定下一個較為溫和的基調。中國不能成為一個任何事都咄咄逼人的蠻橫國家的形象,那不但不符合我們的文化精神,也不利於國家民族的長久利益。」
周建鎬畢竟聰明,皺起眉頭略微思忖,便知道楊浩的深謀遠慮,再好沒有。
今日的中國,雖然革命軍的成功已經是不可阻擋的大勢,然而有沒有那些舊力量的配合,革命事業的推進速度和深入程度、完成質量,是截然不同的。
李鴻章這些老傢伙,代表著中國千古以來的傳統士族力量。他們從一開始就盤聚在大多數民眾的上頭,代表著整個民族的意志和價值取向。想要把他們引領的那些深入國民血脈的傳統觀念徹底改變,太難太難。
除非楊浩有本事一下子變出一千萬志同道合的高素質革命者來,足以填滿整個國家的各級政府機構,從上到下的徹底為全體人民來一次頭腦風暴洗刷一新。否則。絕大多數習慣了聽從士紳宗族教訓的民眾。會一邊感謝新政府帶來的好處。一邊自覺不自覺的繼續尊從鄉老名士功名之人的號召。
明清以來,士林階層成功的完成了對整個國家下層力量的掌控,想要消除他們的影響力,太難太難。
如此情形下,革命軍哪怕搞過土地革命,全面推行思想文化教育革新,也別指望一兩代人的時間完成觀念的轉變。相反的,卻會因為官僚階層的迅速腐化墮落。在不久的將來恢復原樣。
看看本世界的發展軌跡就知道,哪怕是經過了清末民初抗戰內戰長達半個世紀的紛亂,又經過新朝近三十年的思想衝擊動盪,改開不過十來年,什麼公子、少爺、太-子、小姐就迅速回來了。之後幾十年隨著西方文化入侵,更是泥沙俱下烏煙瘴氣。
原本屬於好的傳統文化沒有繼承下來,壞的東西倒是肆無忌憚的蔓延。全民族的一切向錢看、笑貧不笑娼,難說會比他們批判的舊時代好到哪裡去。除了物質條件提升之外,道德淪喪到全民缺德的地步,可算是執政者偉大光輝形象上的絕大污點。
楊浩從不敢說他們能做的比本世界的先輩們更好。只是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夠儘可能的做出一些好的改變。至於之後會不會徹底成功。他卻絕不報多大希望。
貪婪是人類共有的劣根性,飽暖思淫-欲也是人之常情,人情大於法的環境是數千年形成的。一個古老文明想要完成華麗的轉身,別說一代人了,十代人能完成,這就算很有效率。
用一位國學大師的話來說,中國要完成文化層面的轉變,非三百年不可。即便從鴉片戰爭打破滿清封閉統治開始,起碼要到22世紀才可能完成。往好里看,經過長達三百年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中華文明在經歷徹底的破壞和反思之後,必然能拋棄糟粕,吐故納新,完成一次歷史性的蛻變。
到那時,引領世界文明向上攀登,進入一個全新時代的壯舉,才會誕生。
楊浩如今面對的條件,沒有了被反覆侵略蹂躪的徹底破壞,也就沒有機會對文明糟粕的徹底反思,當然也不肯能再出現嚴重的崇洋媚外,更不會有無數來自日本的半吊子「先進理念」和其處心積慮製造的種種扭曲破壞。
好處是,可以從容找到大量精通傳統文化的學術人才,藉助劃時代的大動盪、文明大交流之機,去蕪存菁的整理出一條比較完善的中華文明精要。
但壞處也同樣明顯,便是傳統守舊力量沒有遭到巨大破壞,推動革命的阻力也要比本世界大了無數倍。
楊浩甚至都不敢保證,他能夠順利的完成對全國範圍的第一次革命,因為在沒有外地威脅的環境下,現有革命力量墮落的速度極可能超過革命推進的速度。指不定哪一天前頭還沒折騰完,後院先起火。
所以他要儘可能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加快這一進度。通過對李鴻章的友好態度,為老傢伙們發出明確信號,讓他們從中看到新政府的誠意。到時候即便不幫著推進革新,不給大家添麻煩就不錯了。
第二條的理由,卻是著眼於塑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