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運娘子山里漢 第17章 編故事_頁2
來朝廷派了軍隊長期駐紮,加強邊防的同時,又陸續從全國各地遷來許多流民,那些被判流放的重犯也多被發配到此,慢慢的人煙也就聚了起來。
這些擴充的人員,太平時便耕田種地,一旦打起仗來,就是最好的「人才備用庫」。從別處調來或是抓來充軍的兵丁,終究是遠處的水,哪有近處的水能救急救火?
也正是這個原因,居庸鎮雖然是重鎮,卻並沒有多少繁華氣象。
這裡的百姓走不出去,戶籍世世代代落在這,沒有權勢想遷走萬無可能。外面的人也不願意來,不然天天提心弔膽,生怕哪天家裡的男丁就被送上戰場。
就連那些走南闖北的商販,膽子小點的都不樂意往北走,戰火說起就起,到時損失財貨是小,就怕身家性命都得搭進來。
今天正趕上逢集,街上人很多,擠擠挨挨的。
謝寡婦直奔鎮南去了,說是要幫村里人捎個信,讓季妧忙好就還在鎮北頭等她。
季妧順著南北大街漫無目的閒逛,發現售賣的商品多為米糧、菜蔬、皮毛、野味之類的生活必需品,那些華而不實的「奢侈品店」幾乎見不著。
經過一些攤鋪時,她也會停下來問問價格,從一路匯總的信息可知,這個時代的物價水平也近似於她所知道的那個明朝。
一般而言,歷代銀子的購買力多以糧食為基準來推算。
不過世有治亂、年有豐歉,糧價時有不同,銀價自然也會隨之浮動。
像前些年太平時候,一兩白銀能買大米兩石,換算一下,一兩白銀的購買力可達五六百元。
近兩年戰事一起,一石米都賣到了八錢銀,物價上漲,一兩銀的購買力降到三百多元。
不過季妧倒是鬆了口氣,眼下雖然比不上太平年景,也還不算太離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