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1150章 無非代價而已_頁3
,去年大計的時候,朱祁鈺就已經在為此布局了,如今,只是到了最後將事情翻上檯面的時候。
所以,他自然不可能就此放棄,不過……
「陛下當知,社稷穩定和朝局穩定,並非一事!」
看著眼前天子的神色,陳鎰嘆了口氣,臉色也頗有幾分複雜,猶豫了一下,他方開口道。
聞聽此言,朱祁鈺神色一動,問道。
「先生所言何意?」
下了決心,陳鎰也不是遲疑不決之人,撐起身子,勉強直起腰,看著朱祁鈺,認真開口,道。
「臣已是老邁之人,便斗膽在陛下面前多說幾句。」
「朝中諸臣,固有為國奮身不顧之人,然則大多官員,各有所私,此乃常事,陛下要整飭吏治,所傷者,是諸臣之利,故而,遇到阻力也並非意外。」
「如今陛下所慮者,無非是朝廷外有大軍,內有災情,前有大計擾人心浮動,後有春闈涉掄才大典,所以,怕大動干戈,影響朝政而已。」
「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這一句問話,卻不由讓朱祁鈺一愣。
不過,陳鎰卻並沒有在意,而是繼續道。
「陛下,不論是鳳陽雪災,還是大計春闈,說到底,不過是政務之事而已,大軍雖然在外,可倭寇不同於虜賊,難以動搖大明社稷神器,如今草原紛亂,虜賊無暇南下,苗亂方平,邊境靖寧,此便是國家穩定。」
「社稷紛亂時,自當保朝局穩定,方可上下一心,安定神器,然則社稷安定時,卻未必定要朝局穩定。」
不得不說,陳鎰作為左都御史,在朝中又浸潤多年,他的眼力,不可謂不獨到。
短短的幾句話,便直指重點。
說著話,陳鎰嘆了口氣,道。
「朝廷吏治不靖,這是難免的事,無論何時整飭,總會影響朝政,故而,幾位尚書所言,對也不對!」
「吏治不清,便如跗骨之蛆,蠶食社稷,時間越久,越難拔除,如今朝政看似紛亂,可只要陛下眼光長遠,便可明白,一時紛亂而已,無礙根基,便是要付出代價,也是可以接受的。」
「反而是遲疑不決,才會遺患後世,真到了積重難返之時,則悔之晚矣……」
這番話其實意思已經十分明白,只不過,有些話,陳鎰不好說透而已。
說白了,他的意思很簡單,如若朝廷有外敵當前,或者是其他有可能動搖國家的危難時,應該團結一致,優先保證穩定。
但是,現下邊境安寧,那對於皇帝來說,就是想怎麼折騰怎麼折騰。
別聽那幫人瞎忽悠什麼大計春闈,倭寇雪災的,這些事情,就算辦不好又怎麼樣?
春闈辦不好,無非就是少一屆舉子,征倭大軍支撐不起,撤回來就是,至於雪災,倒是個難題,但是,就算是最壞的結果,朝廷內部因為混亂導致賑災不及時,引起了民變,以朝廷如今的實力,也完全可以鎮壓。
所有這一切的代價,對於朝廷來說,都並非是不可承擔的。
如陳鎰所說,將時間拉長,眼光放遠,便可明白眼前所顧慮的難題,其實都不是什麼難題。
就算是最壞的結果,因為整飭吏治,將今年的政務搞的一團糟,可那又如何呢?
這話說起來殘酷,但是事實就是,百姓過過更苦的日子,對於朝廷來說,只要能夠澄清吏治,那麼一切自然會漸漸回到正軌上來,到時候再來回頭看如今的困擾,只怕才會覺得,自己實在是過慮了。
何況,這只是最壞的結果而已,未必就真的會到這種地步,既是如此,又何必擔心呢?
因此,放手去做便是。
聽了這番話,朱祁鈺不由一陣感慨,因為陳鎰的這番話,其實也正是他這幾年以來,在和自己相處時的原則。
皇帝還年輕,總會犯錯,也應該犯錯,有些事情總該試試才知道行不行。
如果說,一兩件政務的疏失,能讓皇帝從中得到成長,那麼對於國家社稷來說,遠遠比強壓著皇帝低頭,要好得多。
畢竟,隨著皇帝馭極日久,不可能永遠有能諫止皇帝的大臣,但是,只要皇帝自己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