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1179章 好消息_頁2
不過,無論如何,有了銀子,很多事情就好辦了,在看到奏疏的第一時間,沈尚書就已經在盤算著,這些銀子該如何規劃了。
至於這筆銀子的來源,老大人們除了有些感嘆,天子現在是越來越喜歡這種空手套白狼的手段了,也沒什麼太大的感覺。
反正,這些商賈本身就是走私出去的,而且看樣子,裡頭有不少人,之前就和倭寇早有勾結,現如今只是把他們的商船抄沒,命還留著,已經是天大的恩典了。
不過……
看著底下幾人一陣遲疑的樣子,朱祁鈺有些不高興,道。
「如此好事,可解朝廷的燃眉之急,浙江,山東一帶的雪災,也必定可以安然度過,難道諸位卿家覺得有什麼不好嗎?」
好,當然好……
要是于謙在最後,沒有提出要開放海禁的話,就更好了!
底下的一眾大臣面面相覷,心頭不由苦笑一聲,不錯,他們之所以在看完奏疏之後,會露出這樣的表情,最大的原因就在於,于謙在奏疏的最後,藉此次商船之事,首次提出了應當開放海禁,並力陳了所謂開海之利。
這才是在場的諸多大臣神色複雜的原因,朝廷解了燃眉之急,當然是好事。
可是,如果說他們這個時候大肆的讚賞于謙,其實也就是變相認同了于謙開海的想法。
但這件事情實在太大了,而且,由于謙這麼一個朝中重臣提出,份量非比尋常,所以,他們自然是要慎之又慎。
殿中沉默了片刻,眼瞧著天子的臉色難看,隱隱有發難之意,一旁的沈翼才趕忙道。
「陛下所言甚是,此次于少保和張都督二人帶兵出兵,不僅掃平倭寇,靖寧海疆,而且還查到了這麼多和倭寇勾結的走私商人,此舉實在是大快人心,朝廷理當論功!」
此話一出,在場的一眾大臣趕忙附和,一時之間,殿中沉默的氛圍打破,但是,他們卻只肯將這份功勞,歸在征剿倭寇當中,對於開海的提議,卻絕口不提。
見此狀況,朱祁鈺搖了搖頭,心中嘆了一聲,也沒什麼好遮掩的,直接了當的開口,道。
「于少保在此奏當中,言道海禁之弊,認為朝廷應該開放海禁,允許商賈出海貿易,諸卿覺得如何?」
啊這……
底下的不少大臣頓時都卡了殼,他們想到了,于謙的這份奏疏,很有可能也是天子的意思,卻沒想到,天子如此直接。
面面相覷了一陣,讓人沒料到的是,這次率先出面的,竟然是一向與世無爭的禮部大宗伯,胡濙。
「陛下,海禁乃是祖制,歷代先皇皆厲行海禁,如今朝廷,豈可因微末之利,而動搖祖制,臣懇請陛下三思。」
朱祁鈺的目光閃動,也有些意外,沒想到第一個出來反對的,就如此棘手。
不過,他轉念一想也就明白過來了,雖然說當初太宗皇帝組織了鄭和下西洋等一系列出海的活動,但是,在海禁政策上,卻也沒有放鬆過,相反的,太宗時代,海禁的政策反而在逐步加強。
說白了,太宗皇帝下西洋,除了某種不能明說的目的之外,更重要的,其實是煊赫國威,以各個小國的臣服來證明自己統治的合法性,這是官方行為,朝廷禁海,禁的是小民百姓和商賈走私,和下西洋完全是兩碼事。
甚至於相反的,海禁作為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太宗皇帝肯定是要維護的,從這一點出發,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胡濙這個老傢伙,會頭一個站出來反對了。
面對這麼一個五朝老臣,朱祁鈺也感到有些頭疼,不過所幸,他也沒想著這麼大的事情,今天就能定下來,看著胡濙堅定的神色,他沉吟著開口道。
「大宗伯所言有理,民間走私,的確不可放任,不過,太祖皇帝定海禁之制,是為了海疆靖平,太宗年間曾派鄭和下西洋,可見和海外諸國相交往貿易,同海禁之制並不相悖,此次捕獲走私商船,可見海貿之利,若能開放海貿,恐怕其好處不亞於互市。」
「近年來,我大明各地連年災情頻頻,若是能夠開放海貿,或許能讓朝廷歲入增加,更加平穩的度過災情,也是好事,其他的幾位卿家,你們覺得呢?」
胡濙這個老傢伙,他的死穴就是太宗皇帝,他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