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八百五十六章:武興_頁2
過文書一瞧,卻見上頭是一份名單,所涉甚廣,林林總總有二三十人,不僅有中軍都督府的大臣,還有其他軍府乃至是京營中的大臣,其中有不少,都是和他相交甚厚,甚至是他的老部下的。
更讓他觸目驚心的是,其中有一半的人,尤其是三品以上的官員,名字上都用了墨色的筆跡劃了一道斜槓。
武興勐地抬頭望著朱儀,道。
「國公爺這是?」
「這份名單上的人都是誰,武同知應該心裡很清楚,我就不多贅言了,今日我過府而來,也沒什麼旁的事。」
「只是想著,軍府武臣,向來和京中勛貴同氣連枝,如今文盛武弱,我等更該團結一心,好好辦事,所以,前來跟武同知通個氣,免得產生什麼誤會……」
朱儀笑了笑,把手搭在兩旁的扶手上,開口道。
武興當然知道這上頭都是誰,他在軍府這麼多年,自然對很多事情都十分清楚。
軍府武臣的派系眾多,關係複雜,尤其是在以英國公府為首的勛貴把持軍府的情況下,若是沒有背景和靠山,很難坐穩位置。
武興自己是趕上了好時候,他到軍府時,還是永樂後期,得了太宗皇帝賞識,所以沒有和勛貴牽連過深,雖然後來和定國公府有了往來,勉強算是定國公府的嫡系,但是實際上,由於定國公府一向澹薄,所以雙方更傾向於合作的關係,並沒有像其他武臣一樣,建立牢固的聯繫。
可是,其他的大臣,尤其是永樂以後的武臣,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隨著太宗皇帝駕崩,京城勛貴的派系勢力愈發清晰,成國公府和英國公府兩大公府輪流執掌軍府大權,武臣將領若沒有靠山,想要進入軍府任職,便變得難上加難。
所以對於很多的將領來說,他們想要在軍府當中遷升,必不可少的,就是投入某一勛貴的門下。
這其中,因為張輔的勢力威望原因,投入英國公府的自然是最多的,對於這些人,英國公府自然也樂意接納。
如此越積累越多,便形成了英國公府的滔天權勢。
可是,這種關係明顯是不穩固的,隨著張輔死去,英國公府顯出頹勢,這些人自然會搖擺不定。
尤其是當任禮上台之後,原本所有人都覺得,任禮和英國公府是一脈相承,但是時間久了就發現,這位寧遠侯,和英國公府之間,隔著若有若無的隔膜。
武興自己本身就不屬於英國公府一系,自然與此無關,但是,其他的許多武臣,就有些左右為難了。
不少人一邊仍然和英國公府保持密切往來,但是私下裡,卻已經開始和任禮有了交往。
軍府當中關係錯綜複雜,除了勛貴之間相互的靠山,大多數的武臣也有各種各樣的關係。
對於這種交際,各家勛貴是樂見其成的,甚至一些相互不對付的勛貴,他們的嫡系將領,可能有很好的交情。
這種關係非常微妙,對於勛貴們來說,想要長久的維持影響力,那麼,就不能把事情做絕。
很多時候,軍府當中的事務,反而要靠這些武臣們自己的關係網來解決,這種高層勛貴之間的相互排他,和中低層將領之間的相互往來,錯綜複雜的構成了軍府的官場。
直白的來說,各個武臣背後的勛貴府邸,就像是定海神針一般,是背景,支持與威懾,但是各個武臣之間,卻是具體辦事的實務交際,二者互不衝突,立場複雜,也因此,在很多的事務當中,輾轉騰挪的空間非常大,更有利於各家勛貴對軍府的控制。
這些事情,武興十分清楚,但是,他卻阻止不了。
與此同時,因為他的資歷和背景,在軍府當中,他的威望和人脈都非常廣,只不過因為他並非勛臣,所以很多事情上起不到決定的作用而已。
但是要論關係網,他應該是最廣的。
可也正因於此,他知道的越多,無力感就越強,即便是他現在已經是二品大員,可到底,軍府還是勛貴的天下。
這份名單上的很多人,和他交情頗佳,但是,他庇護不了這些人,所以,他們只能紛紛各投勛貴門下,如今任禮出了事,清算,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
神色一陣暗然,武興目光灼灼對著朱儀問道。
「國公爺想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