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 第74章 0073 視角_頁2
更新:12-10 06:45 作者:懵懂的豬 分類:軍事小說
,基輔北面的德軍,很可能會被迫向戈梅利轉移,我們則有希望在這個方向上,將戰局推回到8月初的態勢。」
米特羅凡搖搖頭,說道:「我倒是認為,推回到8月初那種態勢的可能性不大,畢竟我們不能低估德國人的後勤保障能力。而且後續的戰況也證明了這一點,基輔北線的德軍是在邵爾斯戰鬥結束後的第四天,重新加強在這一線的攻勢的,這就說明,他們完成後勤的再補給工作,只需要不到3天的時間。」
從事實的角度來說,米特羅凡倒是沒說錯,因為在本月的15號,基輔北線的德軍已經再次向索斯尼察方向發動了攻勢,不過,面對得到了兵員和武器裝備補充的蘇軍第40集團軍,他們沒有取得太大戰果,雙方基本處在一種僵持的局面下。
但鮑里斯也很清楚,米特羅凡的分析是片面的,他只看到了德軍在3天時間內,就完成了後勤再補給的工作,卻沒有考慮同樣的工作,在高烈度的戰鬥狀態下是否能夠用同樣的時間來完成,畢竟戰鬥狀態下的後勤補給和相對和平時期的後勤補給完全就是兩回事。
按照鮑里斯的判斷,帕維爾的推斷才是更貼近現實的,如果布良斯克方面軍能夠在11號前後採取果斷行動,向克林齊方向發動大規模的突擊作戰,那麼基輔北線的德軍為避免在油料耗盡後被蘇軍合圍,就只能選擇主動退卻,而他們退卻的方向,必然是戈梅利。
不過鮑里斯也明白,帕維爾的推斷畢竟只是推斷,它只能存在於指揮員們的腦海里,而無法在現實中最終實現。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因為11號之後,也就是邵爾斯戰鬥之後,德軍的部署可不僅僅是在基輔正面和南線地域加強攻勢,以此鉗制西南方面軍。在莫斯科方向,在西方面軍的左翼,他們也加強了攻勢,而這些攻勢,迫使掩護西方面軍左翼位置的布良斯克方面軍,不得不抽調有限兵力對該方向加以增援。如此一來,就導致了布良斯克方面軍本身,再也沒有多餘的兵力對基輔北線的德軍發起攻勢。
總之,對於邵爾斯戰鬥的作用,帕維爾、米特羅凡以及鮑里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從根本上來說,他們任何人的觀點都不能算錯,之所以出現分歧,主要是還是個人的眼光以及全局意識不同。
米特羅凡炮兵出身,一直都是在指揮炮兵部隊作戰,這類指揮員不需要全局觀念,他的著眼點永遠都是在自己部隊的打擊目標上,他不需要也不可能去考慮戰役甚至是戰略層級的問題。所以,他看待一場戰鬥的時候,那就是一場戰鬥,跟別的沒有任何關係。
帕維爾騎兵出身,長時間以來的工作,都是指揮坦克部隊作戰,為了應付諸如突擊方向、突圍方向等戰役層次的問題,他指揮作戰的著眼點,就必須更廣闊、更深遠,因此,需要綜合考量的問題也比較多,相對的,全局觀念也就比較強。
鮑里斯步兵出身,而且不是學院派的指揮員,他從基層一步步爬起來,始終都在一線指揮部隊作戰,論到危險性,他的處境顯然是最糟糕的。但是因為有前世的諸多經歷,再加上重生以來的逐步培養,他在看待問題的角度上,顯然更高一些,尤其是在莫斯科的這段時間,通過對戰爭初期各方向戰鬥情況的了解,他的大戰略思想正在慢慢建立。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前世,乃至於重生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他都認為基輔戰役是蘇軍的一場大潰敗,幾十萬的部隊被德軍圍殲,這樣的規模可謂是史上罕見。
但是現在,鮑里斯的觀念變了,他認為,即便是歷史重演,蘇軍仍有幾十萬人在基輔被包圍殲滅,對蘇聯這個國家而言,它仍舊是一場勝利,不為別的,就因為這場戰役的存在,令德軍距離他們最初的戰略性目的——攻陷莫斯科,越來越遙遠了。史達林丟掉了基輔,丟掉了西南方面軍的幾十萬部隊,但他贏得的卻是時間,而無論對蘇德任何一方來說,大家缺少的似乎都不是部隊和占領城市,而恰恰是時間。考慮到這一點,從整個戰略層次來說,德軍贏得了基輔戰役,但卻輸掉了整個戰爭,而蘇軍在基輔的慘敗,卻為贏得整場戰爭創造了條件。
或許,蘇德戰爭的最終結果,早在基輔戰役爆發之初,便已經有了分曉。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