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興 第702章 南征2
更新:12-08 15:46 作者:碩鼠就是我 分類:軍事小說
實際上,馮三虎截殺越國使節的行為,從客觀上幫了李常傑一次。一筆閣 www.yibige.com
在馮三虎殺使節之前,這個去年入侵大周,造成無數殺孽的罪魁禍首,正因為邕州城下的巨大失敗而陷入地位動搖的危險境地。
這裡需要提及一點:
南方那些軍事實力還算可以的國家,包括大越、大理、東吁、暹羅等國,在軍事制度方面都有一定趨同。
以大越舉例,越國軍隊可大致分為常備軍、鄉兵和夷卒三種。
其中,所謂夷卒就是被漢人稱呼為洞蠻的山野民族,這些人裝備低劣,但生性野蠻,不需要特意準備糧草軍餉,只需要放任他們劫掠即可滿足他們的野心,可以說是很不錯的炮灰。
每逢戰爭,越國都要儘可能動員洞蠻兵參戰,比如去年侵周,李常傑就動員了十多萬洞蠻。
其次是鄉兵。
理論上所有越國男丁都是士兵,其中絕大多數人則是鄉兵,這個兵種是半農半兵的非脫產部隊,實際上與以前大周的廂軍非常類似。
鄉兵裝備差勁,幾乎沒有軍事訓練,戰事不利就只顧逃跑,要命的是他們通常還逃不了。
而且,鄉兵動員起來後,他們的軍官會想盡一切辦法吃空餉、貪污他們的軍糧軍餉,損公肥私。
但作為農耕民族,鄉兵至少還算是吃苦耐勞,只要給他們一點糧食,他們就能堅持很長時間。
另外,鄉兵至少能夠壯壯部隊的聲勢,在戰局順利的時候,這些人也不是全無用處。
最後的部隊,也是越國軍事核心的常備軍,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屬於皇帝的宿直;屬於各位太子的近衛(越國與華夏系統不一樣,所有皇子都可稱為太子,也都有一部分屬於自己的兵馬);以及屬於權臣的私兵親衛。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皇帝,宗室和權臣的家丁。
正因為所有政治勢力都擁有一部分最具戰鬥力的常備軍,因此即使是李常傑扶持太后和年幼的皇帝掌管朝政,但越國朝廷里還有一股很強的反李常傑力量。
這也是李常傑去年為何趁著大周窮途末路發動進攻的原因——主少國疑,李常傑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必須從國外獲得足夠震撼人心的軍功和財富,以安撫國內的反對派。
一開始他確實做到了,不過邕州城下大敗虧輸後,他前期獲得的那點戰利品和聲望全都付之東流,連以前親附李常傑集團的某些官員,現在也都轉投了以先皇弟弟和其他兒子為首的太子集團。
那些人甚至一度設想,把現在年幼的小皇帝,太后和李常傑、宗檀等人一起綁了送到北方去,平息華夏人的怒火。
可惜,他們的使者同樣被馮三虎殺光了。
於是,原本地位搖搖欲墜的李常傑,最後還是站穩了腳跟,小皇帝還下旨把他的太尉升成太傅,並且獎賞了他為數不少的金銀奴婢。
李常傑曾經笑著對同案犯宗檀說:「我們應該感謝那馮三虎,否則大越國就不戰而敗了。」
但是宗檀冷冷的回答:「等真正贏了之後再去感謝他吧,馮三虎殺使節是因為他認為可以滅亡我大越,我們兩個的腦袋他是絕不會放過的!他想要一個完全的勝利!」
「那又何懼!我大越人六百萬,丁百萬,他連十萬兵都沒有!」
「八萬兵,都是華軍。」
宗檀冷笑:
「上次在邕州城打敗我們時,他有多少兵?」
李常傑的臉色也冷了下來,他很不喜歡聽宗檀唱反調。
但是宗檀認為自己必須得說:
「國內兵馬都被馮三虎打的喪膽了,現如今就算真有百萬兵,也未必能擋住馮三虎,我們必須面對現實,想想別的辦法!」
這話說的有道理,自從邕州城下八百破二十萬(華夏報紙的宣傳)的奇蹟發生之後,越國國內的兵馬已經毫無正面戰勝華夏的信心,北方國境一夕三驚,華軍還沒打過來,那邊的民眾和守軍就天天有向後方逃亡的。
有一點風吹草動,北方守軍甚至會直接炸營!
李常傑發了狠,以擾亂軍心的罪名連續殺了數百人,才算勉強沒讓北境守軍自行崩潰。
然而這也讓李常傑失去了撤回富良江北岸民眾,在江北岸製造焦土地帶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