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祚高門 0318 殘破台苑_頁2
更新:09-08 08:23 作者:衣冠正倫 分類:玄幻小說
?」王導喃喃自語,神態中卻不乏落寞。
諸多台臣並其家眷被驅趕進台城,混亂只是小事,最重要的是物資的匱乏。都中米糧早被叛軍洗劫一空運至姑孰,整個台城僅僅只剩下幾斛米糧存做儲備。除了幾戶得到特別關照的人家外,剩下的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充足的糧食供應,住在坍塌大半的宮寺官署中,饑寒交迫。
在這麼多飽受劫難折磨的台臣當中,沈恪有幸也在關照之列,不只原本職事未動,就連出入都有歷陽軍士卒跟隨保護,避免其受到侵擾。
相對於其他被拘禁在一處的台臣們,沈恪的活動範圍也要大一些,雖然同樣不能離開台城,但是在台苑之間卻可以自由出入,相對而言能夠收到的風聲也更多一些。因而這些被拘禁的台臣們,對沈恪也都是客氣有加,希望能從他這裡得到一些外間的諮詢,再考慮自己在這場亂事中要如何自處。
不過沈恪也清楚自家是花費了怎樣的代價,才為他謀取到如今這一點優勢,自然要將之利用在最緊要的時刻,絕對不能隨便浪費掉。所以對於此類的請求,沈恪能推則推,實在推卻不了,也都搪塞過去,並不打算用外界的消息來安定台城中的人心。
況且外間的形勢也未必能盡如這些人之意,比如時下吳中呼聲甚高的會稽分州之議,如果傳揚到台城中來,還不知會引起怎樣的動盪。從這一點來說,歷陽軍將眾多僑人台臣們拘押在此,也是幫了吳人一個忙,最起碼這些人眼下不足以成為會稽分州的阻力,事後再反對也已經於事無補。
當然沈恪在台城中也並非什麼都不做,藉助資訊的便利與吳中各家有所溝通,有選擇的透露給他們一些消息,繼而與他們達成一個會稽分州的共識。這件事本來就應該是吳人的夙願,只是因為早先吳中各家俱有立場,很難達成一個共識,也就形成不了一個足夠讓中樞重視的呼聲。
如今,沈恪合共受到了十數份吳人請願書,這些人幾乎全都是吳中各家早先在台城的代表。比如如今官居尚書的會稽丁潭,侍中會稽孔愉等等,其中分量最重的則是吳郡陸曄。
這些人家雖然是屬於吳人群體,但其本身又與僑門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譬如丁潭仕途上最大助力便是琅琊王氏,而孔愉則與沈家有些舊怨。至於陸曄,那就更不必說了,熬到如今這一步,已經可稱得上是吳人冠冕,無論哪一方執權,對他都要善加籠絡。
對於這些人而言,會稽分州,他們未必能得到足夠的好處,反而有可能招致不必要的打壓或是物議傷名,所以對此是乏甚熱心的,甚至持反對態度。要獲得他們的支持,沈恪也是花費了很大的精力。
不過沈恪的籌碼也足,中書已死,王氏在外幾乎沒了事權,而皇太后和琅琊王俱在京口。只要將這些事實陳列出來,大半人都能被他說服。不過像是陸曄這樣的老狐狸,則就比較難說服,沈恪索性也不與他糾纏,直接讓人斷了此公的供給。待其餓到半死,許多事情就都好談得多。能餓到半死,就能直接餓死他!死了萬事皆休,還有什麼可固執的。
受到這些請願書後,沈恪就都用沈哲子交待的渠道轉運出城。只要吳人能夠達成共識,不要說眼下國運危亡,哪怕是庾亮仍在,會稽分州都能運作成功。
除此之外,沈恪在台中還有一個任務,就是保護皇帝,這也是他擔任宮室監最大的意義所在。當然如果叛軍一意要幹掉皇帝,憑沈恪也難將之保下來,但除此之外,他可以利用自己的便利,為皇帝阻攔太多不必要的折磨。
如今負責在皇帝身邊照料的乃是右衛將軍劉超,此公可謂時下少有的赤忠之人,哪怕深陷如此境地,侍奉皇帝仍然全禮無缺。亂兵環繞之中,每天都要抽出大量的時間來為皇帝講解經籍,不至於荒廢了課業。
雖然只是一個多月的時間,小皇帝較之早先已是大變樣,臉頰上的肥肉不見了,兩眼都隱有凸出,瘦得驚人。此時坐在席中,聽著劉超講述經義,精神卻是蔫蔫的,突然將書卷推到了一邊,語帶哽咽道:「右衛教朕這些又有何益?知而不行,不如不知。要是人人都能信奉經義教導,朕怎會淪落這般?」
劉超聽到這話便是愕然,旋即垂淚拜道:「君上遭厄,非經義不行,乃是臣僚有缺。陛下天分聰穎,切勿因災厄而自棄啊!」
「右衛快請起,朕不責人,朕、朕只是餓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