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朝 第三百七十四章_頁2
眾將領是有錯,卻不到致死的地步,按常理戰事一開死人乃最平常不過的事,沒有死傷哪還算得上戰事,此番大規模的死傷要說盡了全力,沒人會信,外族人數再多也不像全軍訓練有數的沐軍有能力。
官員何等聰慧腦海里靈光乍然一現,推斷只有一個可能得以造成不在預計中的傷亡,那便是有人叛國做了外族的眼線,消息透露一時不察是以造成此般慘狀也算說的過去。
內鬼是誰又是什麼原因不顧自己沐國人的身份同外族勾結?一連串的疑問瞬間充塞入腦,眉宇間皺起深深的印痕,繼續順著思路往下深究,或者斷方翼王接下來的動向。
假若猜想成真,那麼翼王必然要抓住內鬼,留下隱患非翼王一慣行事作風。
之前的奏摺一事上或可理解為,常平背著翼王先一步請罪名,其用意昭然若揭,真虧常平等人想的出來,翼王到底有無發現,又會對此事做出怎樣的處置?一切都是未知的謎團,翼王手段了得沒錯,帶來的後果同樣令人心驚肉跳,就不知常平等人是否可以全然承受翼王的薄怒。
由此事可細緻推敲,假設常平不能自此事中脫身,那麼必要接受應有的懲罰,輕則降職革職,重則扣一個玩忽職守失察之責,一軍主帥的位置不要妄想繼續做下去,直接判一個回鄉養老。一輩子兢兢業業打下的地盤勢力就此化作泡影,不心痛就怪了,奈何出現這種內鬼的紕漏,為了給百姓一個交待必須的嚴懲。要不是翼王來的及時事態擴大輸贏可就不好說。
想到此處,忽然思緒翻卷,考慮到翼王是否正等著將常家剔除軍營,然後趁著軍中無帥,自己又再度立了大功。順應天時地利接管東部駐軍?
這種可能不是沒有守,以翼王的軍功,再加上皇上對翼王的恩寵,翼王略透個意一準能成,朝臣的反對那算個屁,再則皇上對兵權那叫一個『執迷不悟』,有了兵權一切難解的問題均將迎刃而解,朝臣的壓力會無限倍增,有了兵權的皇上再不用因朝臣的見解而僵持或是退讓,話語權掌控在手。誰要是不樂意聽話,下場只有一個,要麼是識相的遞上告老還鄉的摺子回家吃自己,要麼是洗乾淨脖子等著挨宰,哪頭輕哪頭重,只要腦子還在選擇哪條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老話常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就是這麼個理。
官員將想到的氖可能盡皆告訴大皇子,大家一同努力抽絲剝繭,將事實弄清楚。於之後做更好的部署有利。
回到先前,武器尤其是效用巨大的武器對每一個人的吸引力都是極強,武器在手代表著自身的強大,於兵權是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關係。
大皇子不是一立主張策劃奪取一地的兵權嗎。無論是邊關的兵權還是封王之後自行組建的兵權,均有異曲同工之效,榮登大寶的重要手段,除了百官支持之外最好有能同皇上分庭抗禮不分伯仲的力量,兵權就是最好的博弈方式。
說句大逆不道的話,自古手中握有兵權。就可揮師北上推翻現有政權,先不管行的正是不正,只有編造出合理的藉口兵臨城下結局只會站在勝利者這一邊,底層的百姓才不管誰做了皇帝,是否明正言順,縱然名不正言不順照樣有法子將其扳回正軌,弄幾個引神的小把戲,蒙蔽無知愚昧的臣民不就止住了謠言,史書上的記載也隨上位者的意圖而更改,這就是權力的誘人之處,至於野史,管他怎麼寫,不都是野史,胡編亂造的多了,有幾個人會信。
古往今來歷史上有多少皇子浴血染京華,除了謀逆失敗落得個以屍首無存的下場外,不還有個別幾個例子成功嗎?前人之見後人沾光,只要算計到一切不行差踏錯,事成的機率一樣五五分,總比被變向的軟禁監視空走完此一生要強。
要想拿到兵權以前是難事,現在有了機會再不是困難,常平等一眾將領犯了大錯,正被翼王盯著呢,估計這會正忙著擦屁股,真如先前所想是內鬼造成的,那麼好戲還在後頭。
沐昭認真聽著,一提兵權心道有門,便將那封匿名信遞給下頭官員看,加重份量可以做更多的事。
官員挨個細讀之後,內鬼的事可以說毋庸置疑,這樣一來事情有了重大變化,若處理得當拿下東面兵權不是問題,主要還在於翼王身上。
官員不禁要問大皇子,是採用迂迴的方法,以立功的形成爭奪兵權還是以雷厲風行的手段搶奪功勞,或者做的再狠一點,正好可以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