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南洋明珠 1 第 1 章_頁2
在此期間,她住回娘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車行上,倒是把車行經營得有聲有色。
在爺爺出面之下,余家老太爺總算是同意她和余嘉鵬離婚。
這時,國內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港口城市一個一個被日軍占領,中蘇公路運力有限、滇越鐵路暴露在日軍飛機轟炸下,新開通滇緬公路就成了為國內輸血的唯一希望。
那條路缺少司機和修理工,華僑籌賑會在南洋招募司機和汽車修理工回國支援。
而她的車行剛好是做這一行的,於是她召集了車行里願意共赴國難的職員,組織了一支三十多人的隊伍,親自帶隊奔赴滇緬公路。
這本小說畢竟是說南洋的故事,她不是主角,所以從她去滇緬公路到她喪生在炮火之下的兩年時間,對她的描寫很少。
只有在她死後,她的幾件破了補了再補的舊衣和一封給她祖父母的訣別書被送到余家,請余家人代為轉交給葉家二老。
訣別書不過寥寥數語:「祖父母大人安:日軍空襲炮火猛烈,日日目睹同仁犧牲,沿途亦屍橫遍野,女已做準備,以身殉國,伏請祖父母大人保重貴體,萬勿記掛。」
這幾句話讓余嘉鵬心頭大痛,他甚至親去葉家要求為她在余家祖墳以余葉氏的身份設衣冠冢,讓她能接受余家子孫香火供奉。
這個想法被葉家二老拒絕,余嘉鵬未能得償所願,卻也因此跟秀玉的感情也出現了隔閡,為後面的故事平添了狗血和曲折。
小說看到這裡,她極其厭惡余嘉鵬,也討厭那個娘惹。
然而,書里星洲被日軍占領後,余嘉鵬作為星洲華僑祖國難民籌賑會的主要人員,被日軍抓獲,日軍為泄憤,也為了震懾民眾,在大庭廣眾之下,余嘉鵬被砍掉雙手,連軋幾十刺刀,死得極其悲壯。
秀玉目睹丈夫被殺害,余家人一個個倒下,她帶著余家的孤兒寡婦,隱姓埋名,東躲西藏,艱難求生,面對磨難,秀玉從未折過脊樑,照顧婦孺,保存余家血脈。直到戰後,余嘉鵬那在國內支援的堂兄余嘉鴻歸來。秀玉輔佐余嘉鴻重振余家,後來余嘉鴻病倒,她挑起大梁。直到國內改革開放,秀玉帶著余家子孫回國投資。
想著書中的字字句句,葉應瀾無論對余嘉鵬還是秀玉都恨不起來。但是讓她作為正房看著他們倆恩愛,她也做不到。
想到書里爺爺奶奶得知她處境的眼神,知道她做下錯事之後反而體諒她安慰她,甚至跟余家辯駁,如果不是余嘉鵬有錯在先,她又如何能成這樣?為了她能離婚,兩家當年的情義幾乎消耗殆盡。
長痛不如短痛,此刻余嘉鵬有錯在先,趁著這個機會,她索性取消婚禮,成全自己,也成全他們。
葉應瀾扯下頭上的紅蓋頭,推開車門,下車來,腳剛剛觸地,她疼得倒抽一口氣。
當年她爸被爺爺派去上海管理百貨公司,她媽跟著一起去上海,她在上海出生,那時候上海早就不流行裹腳了。
她媽死了之後,她被爺爺奶奶接來南洋。
縱然星洲屬於英國海峽殖民地,受西方影響很大,然而這裡有一些大家望族似乎完全沒有受到西方的影響,遵循著女兒家十二歲之後就不能見外男,有些女子還裹著腳。
余家就是這樣的舊式大家族,他們家依舊遵循福建老家的傳統。
婚期將至,祖母與余家婆媳喝茶,余家老太太提及了余家女兒的教養,說雖然她們不裹腳,但是會把鞋子做小,常年穿在小鞋裡,這樣長大了一雙腳也會秀氣可愛。
祖母聽進耳朵里,來了個臨陣磨槍,給她準備了一雙小了很多婚鞋,把她的腳用布條給勒緊了塞進了這雙繡花鞋裡。
奶奶是勉為其難地滿意了,卻是把她給害苦了。
葉應瀾忍著疼站直了身體,環顧四周。
見新娘子扯了紅蓋頭下了車,鄉民們議論紛紛,這新娘長得就跟戲文里的天仙似的。
送親隊伍里,葉應瀾的姑父,作為長輩他正跟余家二爺在理論,見侄女從車裡出來,頭上蓋頭都沒有了,簡直是不成體統,他拿出長輩的架勢:「應瀾,回車上去。」
聽到姑父嚴厲的聲音,葉應瀾捏緊了手裡的紅巾。
兩家都是第一代來這裡的華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