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流歌 第二十三章 四類分子_頁2
更新:10-11 20:29 作者:淮上文歌 分類:都市小說
像一位哲人說的那樣,用一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生的時光去學會閉嘴。
從蘇南歸來後,家鄉已經解放了。
王元初義無反顧的投入了人民政府的懷抱,完全忘記了自己國m黨員的身份。
這種選擇是無比正確的,也算是棄暗投明吧。
對於當時的王元初來說,真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找到一份可以餬口又不失體面的工作。
據說他是當地人民政權建立後,第一位主動上門找工作的知識青年,又正值地方上緊缺幹部,幸運的王元初被委以重任。
作為本縣最年輕的土改工作組組長,成為那個時代的光榮見證者。
這是王元初人生中的第二個機遇,事關一生的榮辱、全家的福祉,他似乎已經抓住了。
後來就是百萬雄師過大江了,王元初因工作能力突出,被提拔為全縣支前大隊的大隊長,率領一千多解放區支前民工跟隨大軍一起南下。
等把對口支援的英雄部隊送過長江,他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然後有兩條開滿鮮花的陽關大道擺在王元初的面前:進入南下大軍的軍官教導團學習,成為一名光榮的革命軍人。或者持部隊開的介紹信返回原籍,至少會是縣裡的中層幹部。
書呆子王元初盡然兩條路都沒有選,肯定是哪根筋搭錯了。
聽說老家在籌建小學,他放棄了原本大好的仕途前程回到鄉里,做了村里小學的第一任校長。用王元初老先生自己的話講,回鄉當老師並不是啥高尚的覺悟,只是覺得外邊的世道很亂,還是做教書先生安全。
大成子聽奶奶說過,老爹當年回鄉教書是受了兩個人的影響。
一位是他在師範學堂時的先生,告訴他過兩年國軍就會回到大陸,在人民政府做官任事有很大風險。
另一位就是大成子的曾祖、王元初的父親了,他列舉了一大批在民國十八年「鬧紅軍」的年代裡死去的長輩和親朋們。
有被返鄉團用開水灌死的、有被鍘刀鍘死的,有家破人亡、妻兒老小被賣到外鄉去的。
總之g產d的官不能當,做的都是殺頭的買賣。
那個時候全國解放已經指日可待了,但凡有點文化有點頭腦的人都在拼命的擠進革命隊伍。
王老先生卻受他人蠱惑看不清形勢,這政治上的敏感性也太差了。
王元初年輕時候稀里糊塗看來不假,但說他是g命投機分子那是在抬舉他了,沒有這麼做投機的。
作為僻遠山區的教育啟蒙者,就算在今天看來,也是個很高尚、受人尊敬的職業,也正是師範科班出身的王元初本來就應該去做的事情。
他一生中的好運氣,雖然因為57年「反右」暫時逆轉,但幸運之神並沒有完全拋棄他,還為他留下了一道縫隙。
1963年的時候有過一次「撥亂反正」,對於王元初這樣中農家庭出身,解放前參加革命工作,僅僅說了幾句錯話的「右派」分子,國家給了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當年縣裡的文教工作組來村里找王元初,讓他寫一篇對於「三面紅旗」看法的檢討書。
如果書面檢討通過,他就可以恢復公職、補發工資了。
那個時候王元初才32歲,成子爸爸、三叔他們正是上小學的年齡,一切都還可以從頭再來。
但這個改變命運的機會,成子老爹沒能把握住,他被大鳴大放搞怕了。
當年不也是政府讓他們暢所欲言的嗎?結果卻是一頂「大帽」落到了頭上。
如今這關於「三面紅旗」的檢討再寫錯了,又不知是何樣的處罰。
反正已經回鄉當農民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1979年的春節前夕,王元初坐在行署辦公室的走廊里,當得知自己16年前就可以被平反的時候,不禁嚎啕大哭了起來。
一時膽怯一念之差,不僅讓自己蹉跎半生,娃們本該美好的人生也一道被他毀了。
如此肝腸寸斷的悔恨,一場慟哭又如何能夠排解啊!
還有當年與他下鄉搞土改的工作組老同事,如今已是行署組織部門的領導同志了。
王元初能夠這麼快落實政策,這位昔日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