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年間 第三十一章 毒蛇_頁2
首挺胸:「鄭侍郎此話有失偏頗了!智子疑鄰乎?」
鄭朗站起來指著李德裕詰問道:「難道你敢說不是?你敢當著陛下的面說不是?」
「鄭侍郎已經篤定鹿是馬了,任某再怎麼辯駁鄭侍郎都不會相信那是鹿」
「你!」
「難道不對嗎?」
「行了!朝堂之上,大呼小喝的成什麼樣子?!」
李德裕、鄭朗急忙跪地:「臣知罪」
皇帝轉頭對馬元贄說:「讓翰林學士元謀擬旨吧!就安李卿說的辦!」
「奴婢遵旨」
交代完,皇帝便往偏殿去了,馬元贄看了李德裕一眼,轉身跟了上去。
鄭朗起身,怒目瞪著滿臉微笑的李德裕,重重哼了一聲,甩袖走了······
(PS:聖旨分為「內詔」與「外詔」之分。所謂「外詔」便是經由中書省草擬並加蓋印章,再由皇帝審核加蓋印章,再由門下省批駁並加蓋印章,三方皆同意之後,交由尚書省執行。)
(這個過程非常的嚴苛,一個環節都不能少。當年唐中宗先要提拔一群官員,又生怕中書、門下不同意,於是打算繞過中書、門下,自己草擬詔書,卻又因為心虛而不敢使用硃批,而用黑墨水簽名,封存的時候使用了斜封的方式,示意尚書省執行的時候通融一下)
(結果這件事被捅了出來,百官議論紛紛,抱怨皇帝「假傳聖旨」,搞的中宗很沒有面子。而且稱呼「假聖旨」提拔出來的官員為「斜封官」,這讓「斜封官」們感覺非常丟臉)
(而為了加強皇權,分割三省的權力,「內詔」便出現了。所謂「內詔」,便是由皇帝指定翰林學士草擬詔書,而後自己直接批駁簽字蓋章,不經過三省而直接由宮內發出)
皇帝出了宣政殿後,又往太液池去了,不過這次卻沒去找那棵柳樹,而是繞著太液池散步,馬元贄緊跟在身後。
「你們都退下吧!」
一眾內侍聞言,便要退走,皇帝卻又叫住馬元贄:「你陪朕走一走」
「奴婢遵旨」
兩人走了一刻鐘左右,皇帝突然問馬元贄:「你可知道這皇帝是什麼?」
「天子」
「說的具體點」
「天之子,代天巡狩四方土地,乃是八方之主,至高無上」
「那你覺得朕像是個皇帝嗎?」
「陛下就是皇帝,是大唐之主,是奴婢應該侍奉的人」
皇帝停下步子,回頭盯著馬元贄:「那你覺得李德裕、牛僧孺、仇士良這些人當朕是皇帝嗎?」
「陛下乃是天策之人,何須在乎他們?」
「呵,好一個天策之人!朕且問你,龍被囚於陰潭之下,不能呼風喚雨,吞吐天地,還能不能稱之為龍?虎被困於深穴之中,不能巡視山林,咆哮四方,還能不能稱之為虎?縱然龍虎之身,為之奈何?」
「奴婢,奴婢······」,馬元贄跪下地上,叩首:「陛下,奴婢不敢妄言」
「平身吧!也就你拿朕當天子了,旁人拿朕當什麼?跳樑小丑而已!」
「陛下!」,馬元贄又叩首:「真龍雖囚於陰潭,此乃修行也,有朝一日必定衝破桎梏,遨遊天地;猛虎雖困於深穴,此乃韜晦也,有朝一日必定突破枷鎖,咆哮山林!」
「好!說的好!」,皇帝拊掌大笑。
皇帝轉身望向太液池,此時正是破春,淥水蕩漾、魚躍牙鳴:「如今龍虎皆不在,狐狗倒是猖獗起來,又有兩隻掛著令箭、齜牙咧嘴的猴子上躥下跳,不太平啊!」
皇帝的話馬元贄一字一句的聽下來,又在心裡細細琢磨:「這狐、狗應該指的是李、牛二人,這掛著令箭的猴子,該是仇士良與魚弘志了吧!」
「陛下,終有一天,您會權御四方,執敲扑而鞭笞天下的」,馬元贄這話,五分是恭維,五分是希冀。
「那你覺得,得怎麼對付這些畜生呢?」
「奴婢······奴婢不知」
皇帝目光如炬,堅定地望著太液池中的蓬萊山:「朕需要一條毒蛇,一條狡猾又兇狠的毒蛇,將這些畜生全部咬死!」
這是多麼悲劇的事情?
一個皇帝,卻不能權御天下,前朝鬥成一團,相互傾軋,「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