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_頁2
更新:11-16 00:25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繼光向後張望了一下,不是很在意的回答了一下:「武夫哪有功夫舞文弄墨,這不是閒著也是閒著?」
閒著也是閒著,這個理由的背後,是戚繼光其實自己知道,為什麼他會寫兵書,一個武夫為何舞文弄墨。
不過是他在薊州練兵的那五年,已經察覺到了一個可怕的事實,滿朝文武公卿,哪怕是他手下的軍兵,都將他視如綴疣,多餘而無用的東西,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志向已經無法展布,所以留下兵書,讓後人替他實現那個遙不可及的夢。
這就是他寫兵書的動機。
戚繼光知道,過去自己的座主張居正,非常想要讓他戚繼光出塞作戰,但張居正之前是個次輔,現在是個首輔,張居正做不到的。
張居正能把朝局維持在一個比較健康的狀態,已經用盡了全力。
張居正在隆慶六年末,過年前給戚繼光寫了封信,冗長的書信里有一句:竊意今日,當以欽命為重,不在兵銜之有無。
就是說,張居正竊以為今天,應該以皇帝的昭命為重,不要在意兵銜爵位有無。
從戚繼光領兵抗倭開始,張居正就一直在沒有任何保留的支持著戚繼光,但是到了隆慶六年末,張居正也悲觀的發現,練兵五年,根本沒有用處,想要出塞作戰,難如登天。
張居正已經很難繼續支持戚繼光走下去了,已經無法支持戚繼光,更進一步展布內心的豪情壯志了。
做到這個地步已經是張居正的極限了。這是一種何等的失望、悲哀以致於絕望,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丈夫心氣高,豈肯為空勞。
好在,好在,還有陛下,那就還好,等了八年,戚繼光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
「起個頭,唱個歌,提提士氣吧。」戚繼光對著楊文笑著說道。
「行。」楊文想了想,需要選個歌。
《風濤歌》是平倭寇的時候的歌,在北方有些不太適合,風濤歌是戚繼光在福建寧德抗倭之時創作。
彼時正值夏秋之間,沿海一帶常有颱風襲擊,眼看軍民深受其害,戚繼光到處留心察訪,研究萬物無窮之理,結合天象變化,摸清風候規律,寫的一首通俗易懂的軍歌。
這也成了東南沿海軍民下海時候,必然唱的一首歌,主要講的是,天氣變化和雲氣、星光、海沙、動物的關係。
比如海燕成群,風雨便臨,海豬亂起,風不可已,海上的燕子一多,風雨便來了,海中的豬一多,風就不可能停止。
風濤歌,在很長時間內,都在指導著東南沿海居民的生產和生活。
戚繼光在白毛風裡下令進軍,京營內外,無一違逆,甚至連問都不問,頂著大風大雪,就開始行軍,因為戚繼光真的很懂天時。
《凱歌》也不合適,凱歌是凱旋的時候唱的。
「雲從龍,風從虎,功名利祿塵與土。」楊文轉過身來,帶頭大聲的唱了一句,而後楊文附近的幾架戰車的軍兵,開始附和,最後行軍途中的大明軍的歌聲,從不太協調,到整齊劃一,最後聲嘯山林之間。
歌聲直衝雲霄而去,似乎要將天空的陰雲驅散。
北宋末年,金人鐵蹄踏破北宋京師開封,黃河以北淪陷,自淪陷那一天起,抵抗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彼時皆以紅巾為號,持續了四百多年。
這首《破虜歌》的作者是誰,已經不可考證,有說是劉福通,有說是關先生,但大抵是在躍馬箕封龍鳳北伐時,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蕪。」戚繼光扶著車輪,用力的推動了一下。
戚繼光不喜歡打仗,因為只要是打仗的地方,百姓們都好不了,西北打了十幾年,東南打了幾十年,百姓被打的顛沛流離、土地被打的連綿荒蕪、孩子被打的遺骨道旁,兵禍就是兵禍,兵禍一起,戰火蔓延,最遭殃的就是百姓。
戚繼光非常同意那句話,善戰者服上刑。
善戰的人,雖應敵制勝,可以快人主之心,然傷殘民命,荼毒生靈,即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者,就該服上刑。
他寧願自己沒有用武之地,也不希望大明狼煙四起,但讓他絕望的是,明明大明遍地都是他的用武之地,但是他卻無法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