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六百零一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_頁2
更新:11-14 08:11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是李如柏在戚繼光跟前,乖的跟個鵪鶉一樣,連說話都溫和了幾分。
李成梁就是再生氣,也不會打死兒子,虎毒不食子;但戚繼光治軍極嚴,就李如柏那個做派,真的在戚繼光手下,早被軍法處置幾百遍了。
「陛下,臣在萬曆二年見過一次周御史,那時候他到大寧衛,臣在大寧衛挖桃吐山的白土,那時候周御史還有點富態,也略顯一些輕浮,不像現在,如此的幹練。」戚繼光的回話,說起了他和周良寅之間的恩怨情仇。
戚繼光若是心裡真的有怨氣,那他就不會在皇帝面前,主動提及過往,這看似是敘舊,但其實是放過。
現在作為奉國公的他,皇帝就是不考慮武學教導的師生情誼這些私情,也要給這位為大明立下了赫赫戰功,南平倭寇,北滅胡虜的奉國公一個面子,只要戚繼光不提,皇帝就得當著戚繼光的面兒,嚴懲周良寅。
朱翊鈞之所以要把宣見的地方定在武英樓、把李成梁的兒子們、戚繼光都叫到身邊,就是了結當初的公案。
周良寅沒有誣告,戚繼光攻伐大寧衛的時候,的確是想要貪功冒進,進攻全寧衛獲得戰場的主動權,因為那時候戚繼光不確定,那是不是自己最後一次出塞,那時候朝堂的局面並不明朗,確定路線,還是當初的主要矛盾。
而李成梁當初的確是苛責言官,放大老虎嚇唬這些言官。
戚繼光主動提及,說當初周良寅有些輕浮,就是把當初的賤儒行徑,歸咎在那會兒還年輕,不懂事,不知道邊方之疾苦。
朱翊鈞看向了周良寅,這也是周良寅必須要過的鬼門關,日後想要主政一方,想要平步青雲,這件事就必須要說清楚說明白,有一個結果。
「陛下,臣當初不耕而食,不織而衣,不體國朝振奮之意,便是不忠君上重振大志,搖唇鼓舌,擅生是非,實乃親者痛仇者快之惡行,戎事乃國朝興亡之大事,不懂不應置喙,幸國有聖主明君,未釀大禍,然仍當重懲以儆效尤。」周良寅深吸了口氣,承認了自己過去的言論,給國朝振奮帶來了麻煩。
同時也認可了皇帝對他的懲罰,他並無怨言。
周良寅在邊方十年,對於當年事,他已經知道了利害,矛盾激化到刀兵相見的地步,任何可能有的機會,都要想辦法去把握住,否則下一次機會到來,就不知道何時了。
周良寅現在能夠感同身受,能夠理解善戰的戚繼光為何想要兵行險招,就是他這樣的賤儒存在,才讓一向穩妥的戚繼光,意圖一戰定北。
「還以為周御史要怪朕讓你住牛棚了呢。」朱翊鈞打量著周良寅,語氣里全是審視。
對文臣天然警惕的老毛病犯了。
「臣不曾住過牛棚,也是有衙門官舍的…」周良寅愣住了,他都不知道怎麼接話了。
他在大寧衛,住的衙門是當年的寧王府翻修的!他也從沒有說過自己住牛棚。
他是官員,在邊方墾荒的確辛苦,可誰敢讓他住牛棚?他住牛棚,下面的官員住什麼?豬圈嗎?
「陛下,過去的事兒也就過去了,陛下當初已經做出了懲戒,一事不可二罰,臣再斤斤計較,就是陷陛下於賞罰不明之境遇,賞厚而信,罰嚴而必,國大興。」戚繼光十分明確的說自己諒解了周良寅,以後也不會為難他,出發的角度是信賞罰。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這句話出自越王勾踐的大夫文種。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積蓄國力,在進攻吳國的前夕,越王問:我們能不能伐吳?文種說:可以只要做到賞罰分明,就可以滅吳,越王仍然有些信心不足,文種讓越王點了宮殿。
越王勾踐真的把宮殿點燃,並且許下了承諾,救火成功則以勝敵論賞,不救火則以逃兵投降論罪,三千越甲批濕衣救火,而後一人不退,救火之後,勾踐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賜優厚而守信,懲罰嚴厲而堅決,君主如果能做到,人心自然可用。
「周御史啊,還不快謝過戚帥寬宏大量?」朱翊鈞笑了笑,對著周良寅說道。
「謝戚帥!」周良寅極為真誠的說道,既然在陛下面前說不再為難,那日後戚繼光絕不會為難於他,周良寅相信戚繼光的承諾。
其實戚繼光早就原諒他了,他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