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四百零九章 大巨變時代_頁2
更新:11-14 08:09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就一直躲著皇帝,說是在產後恢復,倒不是說完全不見,是不肯侍寢,主要是身材焦慮,孕期發胖和產後恢復,宮裡自然有一套詳細的辦法。
「按照宮裡的規矩,冉淑嬪,這有了身孕,就該冊封為妃子了,就定淑妃吧。」朱翊鈞看著王夭灼,詢問王夭灼的意見。
「夫君說了算。」王夭灼從清純蛻變為了成熟,一顰一笑都帶著風情。
「皇帝是不是該再納幾個妃嬪了?」李太后這段時間不要太高興,宮裡接連有了喜事,她也不再一心禮佛,而是帶起了孩子。
朱翊鈞聽聞還要納妃,連連擺手說道:「還是不要了,最近國事多變,朝中那些個大臣怕是要拿這個說事,等兩年吧。」
「最近有幾件大事,第一件事,從京師到大同的馳道、從京師到遼陽的馳道,這兩條馳道,為期五年,一條就要數以千萬計的白銀,朝中士大夫們正喊著大興土木,國之將亡;第二件大事,事關開海,密州、寧波、月港、廣州遠洋商行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建,都在等著汪道昆九年期滿,做點大事。」
海陸並舉是朱翊鈞新政的基本主張,既要開海,也要擴大戰略縱深,這兩條馳道,非建不可,崇古馳道過薊州至山海關,這是已經在建的馳道。
到遼東的馳道一共兩條路,第一條是薊州、喜峰口、大寧衛、會寧衛,自會寧衛至應昌和遼陽;另外一條是山海關、廣寧、遼陽。
朝中主要爭論的焦點是,大部分的廷臣認為,只修一條,也就是山海關、廣寧、遼陽,這條路並無山道,修起來極為簡單,算是花小錢辦大事,總預算在一千萬銀。
朝中的批評浪潮很大,奸佞之臣,枉聖上以符端,大興土木之役,以為通宮玉清昭應之建。翻譯翻譯,就是這才闊了幾天,就敢搞這麼大的工程,皇帝還是個孩子,大臣們難道也是孩子不成?
彈劾!
廷臣們也覺得花的太多了,
「行吧,過兩年就過兩年吧。」李太后也不過分的糾結,多少也要照顧丫頭的心思,頻繁納妾,的確不利於聖譽。
朱翊鈞很忙,和冉淑妃說會兒話,就又去了御書房,奏疏批閱了一半,需要繼續。
次日的清晨陽光明媚,每日一次的廷議照常召開,大明皇帝帶著潞王來到了文華殿。
「巡撫松江都御史汪道昆,以年邁多疾,上奏乞骸骨致仕。」張居正說起了第一件事,和張居正期滿之事,是極為類似的,汪道昆快九年期滿了。
外官久任歸京,按照汪道昆的履歷,回京應該調任六部做尚書,就像是張學顏一樣,從遼東巡撫入京後,就成為了戶部尚書。
汪道昆的致仕並不是真心實意,他是想要進步的,只是按照流程上的奏疏提醒朝廷,該讓他進步了,如果朝廷不打算讓他進步,就批准致仕的奏疏,這樣大家都體面。
汪道昆是名門之後,徽商之家,是正經的望族出身,年輕的時候,曾經帶著湖廣、三吳、兩浙近兩百文士,四處遊園交友,喜歡戲曲和詩詞,嘉靖四十二年,因胡宗憲案被罷免,汪道昆創建新安詩派,算是文壇領袖之一。
汪道昆是胡宗憲的人,在義烏做縣令時,和戚繼光一起組建過客兵,在福建和戚繼光抵背殺敵,晝夜籌畫,枕戈待旦,嘉靖四十二年的罷免,是因為他為胡宗憲奔走,奔走呼號,修書鳴冤,因此厭惡了徐階。
汪道昆跑去松江做巡撫,就是為了收拾徐階去了。
「回京來掌工部事吧。」朱翊鈞稍微思考了下,讓汪道昆繼續進步。
理由非常簡單,汪道昆在重大問題上立場非常明確,萬曆六年,大明皇帝朱翊鈞下詔遷徙富戶充實京畿,汪道昆勸自己父親舉家搬遷。
大明望族的立場,也不總是堅定不移的站在皇權的對立面。
工部的事兒實在是太多了,郭朝賓這個老實人,有點忙不過來了。
「西南黔國公上奏,東吁莽應龍負傷,多疾纏身。」張居正面色凝重的說起了東吁王朝。
莽應龍,十方征服者,嘉靖二十九年繼位東吁國王,接連消滅阿瓦、撣邦與清邁,拳打寮國,腳踢暹羅,在莽應龍手裡,東吁王朝急速擴張。
奏疏傳閱到了各廷臣的手中,大家都清楚了具體負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