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四百零八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_頁2
更新:11-14 08:09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著這種三千斤的重炮,實在是有些舍本求末,而戚繼光則認為,必要的重火力,可以有效突防,有利於戰術實現。
最終,戚繼光贏了,這不是李如松的認識有問題,而是戚繼光的打法,讓李如松有些懵。
三千斤重的重炮,最重要的作用是數以千里的突襲,急行軍的千里突襲、重點目標的攻堅,都需要用到重型火器,越是距離遠的突襲,重火器就越有必要,因為需要就食於敵。
敵人的糧草輜重,存於城池之中,就連俺答汗也在歸化建了兩座城池。
「鐵渾甲,跟常人所想的笨重完全不同,相比較其他甲冑,鐵渾甲不到三十斤的重量,滿足防禦需求的同時,重量更低。」戚繼光指著架子上的鐵渾甲敲了敲。
鐵渾甲,或者說板甲,其實非常靈活,朱翊鈞和朱翊鏐使用的鐵渾甲,渾然一體的鐵甲,甚至有籠手,唱跳蹴鞠,都不是問題。
但大規模列裝的時候,必然面臨的問題出現了,鐵渾甲高昂的成本,鋼的數量不足以列裝萬餘人,而且標準鐵渾甲的重量超過了三十五斤,這是一個極大的負擔,對於長途奔襲作戰的騎兵而言,過重的甲冑質量,意味著更大的消耗。
朱翊鈞和朱翊鏐能用特製的鐵渾甲,是他們的馬匹是特挑的戰馬,可大規模列裝時候,只能選擇減配。
四分之三的盔甲,頭盔、護頸、胸甲是完整的,甲冑覆蓋整個上身以及腿的前半部分,直至膝蓋,這種設計最大限度的保證了騎兵的安全,重量的減輕能減少後勤的壓力、擴大作戰半徑。
比較有趣的是,手套只有一隻,因為右手需要裝填火藥,無論是棉麻制、皮製還是鋼製,都非常影響火藥的填裝,在經過了軍兵激烈反應之後,只配一隻,如果是左撇子,也可以換手,非常人性化。
按照朱翊鈞之前的規劃,每一名騎卒要帶一支戰錘,專門用來開罐頭,就是消滅對方的重騎兵,戰錘長三尺,帶掛鉤繩索,錘頭的是尖頭錘,以朱翊鈞的力氣,只需要一錘錘在兜鍪上,完全足以破防了。
連戰錘的皮套都做好了,但被軍兵們放棄了,軍兵們更喜歡用來掛刀,這是戰場環境決定的。
戰錘沒有使用環境,破甲,銃比錘好用,而且大明的敵人,並沒有那麼多的重甲,他們的甲冑在火器面前脆的跟紙沒有區別。
三尺三寸的騎士刀完全足夠用了,如果真的碰上了重甲騎兵,數以萬計的火銃都沒能消滅對手的重騎兵,那帶把錘,還不如撤退,補充一輪火藥,繼續對敵來的可靠。
朱翊鈞一直都承認自己的軍事天賦不高,大明的軍隊戰鬥,是大規模的集群作戰,而不是散兵游勇,戰錘開罐頭的確好用,但並不適合當下的大明戰場。
在介紹了軍備之後,朱翊鈞帶領眾臣,來到了武英樓外。
在武英樓前的校場上,三個騎營共計一萬人,站在了校場之上,訓練有序、甲冑分明的騎卒,站在一匹匹高頭大馬之前,一隻手拉著馬匹,一隻手抱著頭盔,所有的軍備,都在馬匹上放著。
萬餘人站在校場之上,卻如此的安靜,沉寂而肅殺。
坐在武英樓兩側的是大明的左文右武,大明百官今日一起到了大明北大營見證著騎卒的檢閱。
大明騎營就靜靜的在那裡站著,並沒有什麼更多的動作,但是一些個文臣,坐立不安,腚底下帶著釘子一樣,讓他們焦慮無比,不少人,看著肅殺的騎營,已經汗流浹背了。
五月的天還沒有熱到這種地步。
早知道有今天,當初就應該阻止陛下習武的!
刺王殺駕後,皇帝連哄帶騙的強迫朱希孝成為皇帝的武道老師,當時,所有人都沒當回事,都覺得年幼的陛下是因為刺殺之後,擔驚受怕,心裡沒著沒落,選擇習武,更多是籠絡緹帥。
當時,沒有人會想到陛下不務正業是玩真的,習武極為辛苦,開筋痛不欲生,沒什麼天賦的情況下,習武有成,需要大毅力,而天生貴人的皇帝,會有這種毅力?
大明有經驗,上一次主少國疑時,每日操閱軍馬的祖宗成法還在,但年幼的明英宗,別說習武了,就是操閱軍馬都不去了,而且理由充分,孩子還小。
復辟之後,明英宗乾脆把京營都解散了,一直到成化年間,才重新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