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診斷 739.堅持_頁2
看到,綁定的醫保卡付完錢就可以取藥,省時間、少跑路!」
據吳炅副院長介紹,腫瘤醫院通過多個智慧醫療場景建設,聚焦既往患者就醫痛點,讓數據「多跑路」,縮短患者就醫時間,優化患者就醫體驗。在精準預約掛號系統上傳檢驗檢查報告,經過智能分析比對,符合指證、亟需手術的患者將獲得「綠色通道」;門診病史電子化、診間支付等系統應用升級,患者「動動手指」即可完成付費「零排隊」,提升診療效率;網際網路醫院讓腫瘤患者足不出戶完成專業諮詢……
「數字化轉型明顯改變了既往患者的就醫模式,患者就醫更便利,醫生也從中獲益」,郭小毛院長表示,「智慧系統的輔助,讓醫生能夠獲得更及時和精準的診斷信息,進而能夠給出更規範的治療方案。醫院還將在更多場景中拓展數字化應用,提供更多讓廣大市民可感、可知、可及的智慧醫療服務。」郭小毛院長說。
科學研究「反哺」臨床
科研成果讓腫瘤患者生存獲益
腫瘤醫院是全國腫瘤診治的「排頭兵」和「先行者」,同樣腫瘤醫院的科研產出近些年也呈現「井噴」式的增長。
據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陳震教授介紹,醫院從2010年國自然立項總金額的44271萬元到2020年立項總金額達到182605萬元,醫院的科研立項「數」和「質」均呈現「齊飛」態勢。
「我們的臨床科研成果並不是為了一紙論文而從事臨床研究,我們的眾多科研立項聚焦腫瘤診治領域的難點痛點和『卡脖子』問題,許多研究成果『反哺』臨床實踐的重大突破,最終讓患者獲得生存獲益以及生活質量提升。」郭小毛院長說。
在乳腺癌診治領域,三陰性乳腺癌被稱為「最毒乳腺癌」。醫院邵志敏教授團隊「十年磨一劍」,繪製出全球最大的三陰性乳腺癌基因圖譜,並提出分型標準,對這群患者實施分類而治,獲得了研究和臨床實踐的雙突破。在門診,邵志敏教授一句「我們對三陰性乳腺癌有了很好的治療方案和療效,你要樂觀一點,不要害怕」,讓眾多哭哭啼啼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淚水中閃爍著希望和期盼。
作為開展宮頸癌保育手術全球最多的一所醫院。吳小華教授團隊在確保腫瘤安全性和提高妊娠率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臨床研究和技術革新,使得「復旦腫瘤」宮頸癌保育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986。團隊攻堅克難,根據十幾年的臨床經驗,制定了腹式根治性宮頸切除術的「復旦標準」,擴大了患者受益群,並被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指南收錄並推薦。
在腫瘤醫院,科研反哺臨床的成功實踐數不勝數。醫院2021年啟動了十個大學科團隊建設,旨在通過「定目標、壓擔子、重成效」的方式,讓臨床與基礎有機結合,讓研究者的預期成果更多關注臨床實踐和患者獲益。「我們做科研目標就是要提升疾病診治療效,這是科研的初心更是每個醫生的使命。」郭小毛院長強調。
從一克鐳錠到橫跨浦江
診療新理念新技術惠及患者
記者從本次論壇獲悉,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前身中比鐳錠治療院20世紀30年代在國內率先擁有一克鐳,而就這一克鐳已經達到了當時國際鐳錠治療的標準,使中國癌症治療技術達到當時國際領先水平。如今醫院已經橫垮浦江,形成徐匯院區、浦東院區和質子重離子中心「一體兩翼」發展新格局。
在浦東這塊有著「創新、開放」基因的沃土上,醫院副院長虞先濬教授指出,醫院浦東院區2019年的落成啟用也並非只是醫院整體空間的擴展,更多的是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這裡,除了醫院一直倡導和踐行的腫瘤規範診治,更重要的是擁有了實體化運行的多學科診療模式,擁有多學科綜合病區、多學科門診以及i期臨床病房。
2年來,邵志敏教授、虞先濬教授、葉定偉教授、蔡三軍教授、吳小華教授、楊慧娟教授、吳炅教授、陳潔教授、嵇慶海教授、王魯教授率領的診療團隊,先後在浦東院區開設了各自診療特色的多學科門診。「多學科門診的出現,免去腫瘤患者和家屬來回奔波多個科室尋求一個方案的困境。」郭小毛院長說,「多學科門診的模式,大大節約了患者的就醫成本,一站式解決患者診療問題,第一時間給出最優方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