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工讀學校 第七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標準_頁2
更新:05-18 20:45 作者:布衣牛板筋 分類:科幻小說
維活動不具備現實性,不合邏輯性,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必然處處碰壁,並由此造成種種不愉快的情緒,影響身心健康。它包括心理受創傷後的康復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蒙受精神創傷後,可以很快恢復常態,不留嚴重後遺症;能善於從經驗中學習。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所需要的能力、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有正確的認識,且有高度的熱情和堅韌不拔的學習毅力,孜孜以求,永不滿足;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心理健康的人,其氣質、能力、性格等人格構成要素的各個方面均能獲得平衡健全的發展。對前途充滿信心,富有朝氣,勇於上進;對自己從事的工作和事業,積極熱情,認真負責,不怕困難,腳踏實地,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品質。在心理活動上表現出節律性。人的心理活動有自身的節律。比如意識狀態便有明顯的節律,覺醒——睡眠周期便是意識的節律性表現。這種周期被破壞,便會產生所謂的失眠。意識水平的高低。指觀察水平而言,觀察力中,自我觀察是對自己的情緒、思緒個性特點及行為表現的體驗及時察覺,通常也稱為自覺性。對環境的觀察力包括對客觀事物的存在、發展以及細小差異的察覺。正常的意識活動是保證心理健康的敏感指標。
()能自覺控制和調整情緒。情緒有積極情緒(如高興、愉快、愜意、滿意、激憤、有趣、欣慰等)和消極情緒(如悲觀、失意、苦悶、悲痛、擔憂、恐懼、憤怒、傷心、絕望等)之分,積極情緒能提高活動的水平,有利於身心健康,而消極情緒則降低活動的水平,不利於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的人,他的情緒是愉快和樂觀的,這種樂觀、愉快的情緒,是以對生活、工作和事業的正確態度為基礎的。雖然也有悲、憂、哀、愁等不良情緒,但能主動自我調節,同時能適度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使自己成為良好心境的主人。
少年孩子的成長過程是生理和心理成長、成熟的過程,成長中的孩子能否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不僅關係到他們的現在,更影響到他們的未來。因此,孩子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
怎樣加強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家長應對孩子做些什麼?如何將學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孩子心理健康?
幾乎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因教師的影響而在心理上烙上深深的痕跡,因而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心理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教師良好的心態、豐富的情感,充分尊重、理解、寬容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創造寬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能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使學生主動學習、友好交往、自主發展。
探索符合學生心理健康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倡導「激勵教育」,融心理健康教育於教學實踐中,也應是教師的職責。某市小學王校長說「教師如果時常對學生進行激勵為主的口頭和書面評價,使學生在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中度過學校生活,對學生積極向上的發展會有很大幫助。教學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俗話說言傳身教,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行為舉止和心理健康狀況更是時刻影響著孩子。作為家長,你是否了解孩子心理健康知識?孩子從你那裡受到了哪些影響?是不是讓孩子體會到了你的愛?
父母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孩子心理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孩子在模仿和學習父母行為的時候,可能父母的心理狀況也已經傳遞給了孩子,包括價值觀、道德觀、是非觀、醜惡觀,不知不覺中都被孩子吸收。甚至於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對孩子的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以較好的態度對待孩子,給孩子更多積極的評價,會幫助孩子建立信心,使他們努力去實踐。相反,只能使孩子智力、能力、人格受到不良影響。愛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陽光和雨露,只有得到充分的愛,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僅僅是關心和奉獻,親密、融洽的情感交流至關重要!
針對家長普遍存在「有教子之心、無教子之方」問題,不少學校設立了心理諮詢熱線或心理諮詢室,某市市北區計生協會還採取舉辦孩子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編寫科普讀物等形式,幫助孩子解決各類心理問題。目前,孩子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為社會所重視。
時常舉行的由孩子、家長、老師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