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七十章 勾當軍國
更新:09-19 06:28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軍事小說
建極十四年(914)的正月沒啥可贅述的,一如過去十多年。
局部地區有戰事,百姓生活艱難。
局部地區的戰亂剛剛平息,百姓緩過了一口氣。
大部分地區處於和平狀態,百姓不用和兵災作伴,最主要的鬥爭對象是越來越寒冷的冬季——這催生了煤炭市場的日益繁榮,以及蜂窩煤的日漸普及。
四面八方的使者匯聚長安,在這個政治中心裡表達著自己的祝賀與忠心。
一曲忠誠的讚歌!
平康里的伎人們最近連番排奏《驃國樂》,因為京城的五陵少年、軍將商賈們就愛點這個。
一時間到處都是「驃國樂,驃國樂,出自大海西南角;雍羌之子舒難陀,來獻南音奉正朔」的歌曲聲。
《佛印》、《禪定》、《贊娑羅花》、《斗羊勝》、《孔雀王》等驃樂時隔百餘年再度流行起來,成為綿延數月的熱點。
從雲南起運的細紲布、柞蠶綢、桐華布等戰利品交由內務府代為發賣。
內務府那幫人做買賣多年,已經學精了。他們將戰利品分至各個大城市,控制出貨量,慢慢發賣,儘可能不讓棉布的價格崩潰。但——效果有限,因為風聲已經走漏出去了,只能說沒讓價格崩得那麼快吧,為朝廷多撈了一點錢。
趙、康、諸葛、拓跋四家也得了一些戰利品,邵樹德給他們的價格很低,能賣多少看自己本事,算是朝廷對他們的變相補貼吧。
組建安南商社的消息不脛而走。
因為去年渤海商社拿出了四萬緡出來分紅,一股分得40緡,十股便是400緡錢,已經相當於一個不低的散官年俸了,且可以傳給子孫後代,這與爵位的差別也不是很大了,除了沒有政治特權外。
在有心人的推動下,安南商社的前景被描繪得天花亂墜,勛貴大族、文武朝官、禁軍將校甚至是豪商大賈,紛紛打聽安南的局勢。
在得知愛州等地的叛亂已被王師平定之後,信心稍具。投資嘛,最怕的就是血本無歸,如果安南三天兩頭叛亂,那誰也扛不住啊。如今看來,大亂應該已經平息了,小亂子可能還會有,就看你能不能接受這個風險了。
有渤海商社在前面打樣,心動的人還是不少的。
而說起渤海商社,最近有不少渤海人、靺鞨人、女真人進入中原乃至長安。這就是加強交流帶來的好處,經濟交流、文化交流、政治交流都可以讓雙方的人員大幅度流動,加強中央朝廷對邊境地區的影響力、向心力,消除誤解,作用還是很大的。
靺鞨人、女真人對富庶的中原十分羨慕,但他們沒有能力在這裡定居。南方倒是有廣闊天地,但去了江南都覺得暑熱難受,更別說其他地方了。
所以,大部分人還是打算靠賣命來攫取第一桶金。但現在治安形勢好轉,商人也不需要那麼多護衛了,這方面的工作也不好找,讓人惆悵不已。
到了最後,還是擠破頭前往沉州院,應募新兵。沉州院的教練使們挑挑揀揀,倒是撈了一大批素質極佳的新兵,源源不斷送往中原,投入帝國的各個絞肉機裡面。有幸活下來的人,自然就有富貴了,以後可以去女真地界上再宣傳一波。
正月底、二月初,于闐、高昌回鶻、日本國使團相繼抵達長安,算是給這個略顯平澹的正月帶來了一點談資。
于闐國其實每隔兩年就派一批官方使團過來,民間僧侶使團更是每年都有,沒什麼可多說的。
日本國則是因為新朝鼎立,長時間不來也不像話。更何況這些年兩國貿易的增長幅度驚人。從海州、明州、登州出發的船隻極多,且商人多收銅錢、金銀,讓日本貴金屬開始加速流出。
不過在前些年,一個消息不脛而走,提到日本沿海某些島嶼盛產白銀,有「金山銀山」。說得有鼻子有眼的,連具體哪個島嶼都提到了。日本方面一開始不信,但隨著流言日盛,便派人前去查驗。
其實一開始也沒發現什麼,就在快要放棄時,果然發現了銀礦。
這個銀礦不大。但日本人不這麼看,能發現一個銀礦,自然會有第二個。於是乎,繼續勘察,確實成果不小。
這些年,日本的白銀產量已經在緩慢地增加,對於貿易入超不那麼焦慮了。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