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領主 第四十六章輪到咱露臉了

更新:11-06 20:13 作者:赤虎 分類:軍事小說

    中軍傳來軍令催促,趙武一個翻身跳下巢車,他腳不點地的竄上自己的戰車,先拿起盾牌,拎起長槊,想了想,又將長槊插回車身,取下弓來,催促御戎武鮒:「左軍左矩,出擊。」

    趙武所在的左路軍這一擊是制勝的關鍵,晉國全軍都在觀望著左路軍的出擊,軍鼓聲中,左軍動了——晉人稱左軍為「啟」,由於左路軍(啟)通常是倒數第二波投入戰鬥,所以它的攻擊也一定在「先驅」軍後面。當左軍投入戰鬥時,意味著決定勝負的時刻到來,隨後將投入「殿後軍(後勁軍)」發動最後一擊——所以,左路軍常常起著「承先啟後」的作用。

    趙武的出擊令傳出,「徹頭」的林虎興奮的嚎叫起來,他在戰車上跺著腳,催促自己的戰車加快行駛。

    這一個「十徹」恰好是兩個旅,趙武的兩千甲士身披銀亮的全身甲,聽著長槊緩步前進,每徹的虎賁(士官)一邊走一邊大聲喊著:「穩住,穩住,左右看齊,不許超乘(超越戰車)。」

    軍鼓急催,因為林虎的高速前進,第二徹已經與「徹頭」脫節,鼓聲催促他們加快前進步伐。虎賁在鼓聲中大喊:「跟上鼓點,跟上鼓點,別掉隊!」

    銀亮的甲士完全展開,像一道翻卷的巨大潮水,這些趙兵與春秋慣常的甲士不同。春秋甲士一般雙手持戈或戟,不會攜帶盾牌。趙氏的甲士裝備精良,不僅一手持盾,另一手將長槊夾在腋下呈格鬥狀態,而且他們背上還插著兩把武器:一柄戰斧、一把「斷」劍。

    隨著鼓聲的加快,他們開始助跑、小跑、奔跑、吶喊衝鋒——緊接著,第三徹、第四徹開始進入衝鋒。

    韓起跳上了趙武右面的一輛戰車,笑著說:「我倆既沒有魏錡的勇猛,又沒有郤至的技巧,但願我們對面真是只軟柿子。」

    對面的楚軍排出是「荊屍大陣」,這陣法創始於楚武王。


    趙武初次聽到「荊屍」這個名字時被嚇了一跳,這名字好恐怖啊——估計當初楚國就是這意思,他們常被人稱之為「荊」,後面加上「屍」這個詞,讓人覺得陰森森的,情不自禁想起現代的「虎、豹、皇、霸」之類的名詞一樣,或許楚人如此命名,就是覺得這名字夠威夠力,能讓敵人一聽喪膽。

    出於對「荊屍大陣」這名字的興趣,趙武特地找齊策打聽了一下,想知道這陣型是否有什麼效果疊加,比如眩暈,中毒,傷害加倍等等,但等到齊策一詳細解釋,趙武樂了——原來他是個山寨貨。春秋時代的山寨產品。

    這「荊屍大陣」名字很恐怖,內容不新鮮,它就是把當前流行的「五陣」各部隊全重新命名,換上了自己的稱呼,就此成為「山寨五陣」——比如「前鋒軍」,列國統稱「先驅」,楚國人改稱「前茅」,並以茅為標幟。因為楚軍「前茅」都選用猛士,故此「名列前茅」在楚國就成為勇猛的代名詞。

    另外,生性浪漫的楚國人還把指揮中心所在的中軍(列國統稱為「申驅」)改稱為「中權」,列國通稱為「啟」的左翼部隊,楚人稱之為「左追蓐」,右翼軍被通稱為「胠」,楚人改稱「右轅」。至於殿後的後軍,列國稱之為「大殿」、「殿後」,楚人則改稱「後勁」——「後勁」主導最後一擊,故此,最後一擊乏力就被稱為「後勁不足」。

    看完楚軍排列出來的陣勢,趙武大聲笑起來:「放心吧,你老爹是只老狐狸,他要不揀軟柿子捏,他就不是韓伯。」

    這時,頭「一旌」的「徹尾」剛剛啟動助跑,還沒有切入敵陣,他們陡然發出一陣歡呼。

    趙武的戰車在行駛,他納悶地想湊近觀看,趙氏傳令兵單騎走馬跑過來,興奮的面紅耳赤:「主上,我對面是楚國聯軍,主力是鄭軍與蠻族——鄭國國君(鄭成公)逃跑了,他還沒跟我們接觸,就調轉馬頭逃跑了。」

    夕陽西下,鄭君跑路了!

    趙武興奮的跺腳:「沒想到我的春秋第一仗,竟然是跟人比賽長跑……嘿嘿嘿,跟我們趙軍比跑路,看我跑不死他。對面既然是軟柿子,別辜負了韓伯一番心思,傳令:把這些柿子撿到筐里的越多越好。我那裡既有黑心小煤礦,也有黑心小磚窯,太缺勞工了!

    命令全軍出擊,別講隊列了,也別管什麼天色,不到鳴金不許停下腳步——練了一年跑步,連鄭國人都跑不過,回去罰他跑繞城三周。」

    車右齊策微笑著說:「主上,現在



  
相關:  宋時明月  秘界(秘界尋奇)  百鍊成鋒  商業三國  變異殺機  破滅天道  妖魔人生    驚天劍帝  紅龍傳記  史上最強鍊氣期  網遊之九轉輪迴  天降鬼才  
下面更火
搜"春秋小領主"
360搜"春秋小領主"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