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領主 第七十六章製造「春秋第一討債高手」
這倒讓趙武有點尷尬,因為他會的琴曲並不多,在這種隆重的酒席上,高歌猛進的要求別人跟他私奔,顯然很破壞形象,所以他忍了忍,推遲說:「可惜我最近公務繁忙,已經很少練習琴了,在魯國這個禮儀之邦,我在這裡隨意彈琴,若是出了錯,就讓人無地自容了,諸位還是放過我吧。」
趙武這麼一說,魯國大臣又意味深長的笑了。他們的笑容讓趙武摸不著頭腦。
魯國大夫顯然是聽說了趙武與魯郤姬之間的曖昧,在這種場合,他們馬上聯想到趙武唱的私奔歌——在人家外兄面前,確實不適合吟唱私奔歌。
季文子決定岔開話題,他端著酒杯向趙武敬酒,而後裝作無心的詢問:「晉國明年打算向我魯國收取多少徵稅?」
季文子問的話涉及到趙武出使的第三個任務——告之附庸國明年的「納徵」數目。因為這個數目不能商量,霸主的決定就是最終命令,所以趙武之前無需告訴魯國國君,直接向魯國執政發布命令就行。
趙武擺了擺手,師修從懷中掏出一份表格,在表格上找了找,隨口說出了一個數字。季文子聽了,沉默了片刻,回答:「我魯國明年出一軍,幫助晉國人戰鬥。」
趙武點頭:「魯國是君子之國,我個人對魯國人很有好感,這個數目確實讓我很難說出口,但晉國打了幾年仗,確實需要徵稅來支持自己繼續戰鬥,所以我無法在這個數目上更減,不過,我願意歸還一千名魯國僕人,作為對魯國人表達的好感。」
趙武這麼一說,魯國卿大夫一起站起身來,態度恭敬的答謝趙武的好意。
季文子當上魯國執政後,頒布了一條規定,要求各國商人去外國做生意的時候,只要見到當地僕人市場出售魯國的戰俘,或者僕人,就用自己的錢買下這些魯國人,事後,魯國會動用「國家賠償」,償還商人們支付的購買費用。
這一規矩後來被孔聖人的門徒子路所破壞,他依仗家族有錢,贖買了僕人之後,不去領取國家賠償,以顯示自己的高尚。孔聖人事後批評子路,說他「用自己的高尚破壞了規矩」,從此之後,魯國商人中,不如子路有錢者,見到魯國的僕人就不敢贖取,怕自己掏了錢後去領取國家賠償,會引起別人的指責,所以乾脆對魯國戰俘視而不見——這就是著名的「義理之爭」。
趙武這幾年大力拓荒,做生意賺來的錢基本上都用於在僕人市場上購買勞動力,魯國人也清楚趙武過去的行為,所以對趙武能拿出一千名魯國戰俘並不感到驚訝,但趙武願意交還一千名魯國僕人,話中的意思已經表明他不會領取魯國的國家賠償,純屬外交禮物一類的東西。
可憐的魯國人,多少年了他們只知道向霸權屈服,按期向晉國交納保護費,恭敬地禮敬晉國大臣,怎會想到自己也能收到部分回禮——一千年後21世紀外交技巧,他們可算是提前享受到了。
如此一來,季文子等人的感謝更加誠摯。他站起身來,大禮相謝:「早聽說武子在自家封地釋放僕人,有部分被釋的魯國僕人重新回歸故土,他們談起武子的仁慈總是感謝不盡,這次武子讓一千名魯國俘虜回家,使他們得以埋葬在自己出生的土地上,我魯國上下一定會記住這一恩惠。」
趙武坦然接受了對方的感謝,他不知道,自己這一行為犯了與子路同樣的錯——用自己的「高尚」踐踏了既定規則。
其實趙武這麼做的本心,是擔心自己收錢太黑,被魯國人惦記上——《春秋》、《左傳》都是魯國人寫的,這國家雖然弱小,但他們的喜怒都流傳千年。萬一他們不滿意,順手在書里黑趙武一筆,趙武可就遺臭萬年了。所以趙武打定主意:錢要收,魯國人也不能得罪。
千名僕人看起來多,但天下最大的僕人市場就在霸主國舊都絳。晉國市場上僕人供應太多,已經不值錢了。魯國奉獻的禮物太多,銅錢不方便攜帶,全換成僕人反饋魯國,再裝出一副很有文化的模樣,張口閉口要整理詩經修繕典籍,魯國這個禮儀之邦,對比三郤的驕橫,能不喜歡趙武的謙遜嗎?!
好名聲留下了,實惠依舊要拿。魯國的禮物當中,除了體積小价值高的,比如寶石玉器等,其餘的都用來換成書籍……
一般來說,出使附庸國的時候,因為各國大臣要不斷的巴結霸主國派來的使臣,所以晉國大臣出使,最短也要在外國待上三五個月之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