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遼東從軍行 第一百八十三章 列陣攻城_頁2
巴雅喇著急攻城,但事已至此他必須要執行主將的命令。
巴雅喇此次出征手下人馬共有十六個半牛錄,計四千九百五十人。除去守營的一個牛錄和前兩日的傷亡,他今天將剩下的十五個牛錄四千五百人都帶了出來。
巴雅喇將幾十輛撞車、盾車和上百副雲梯按照順序一字擺開,以此向靉陽明軍展示自己的強大攻堅實力。並將所有人馬以牛錄為單位分前後列成三排十幾個方陣,意圖以強大的陣勢恐嚇明軍,弱化其抵抗意志。
後金軍每個牛錄又分成三排,每排一百人。為避免過於集中被守軍以火炮打擊,每排前後間隔三十步左右,左右間隔三到五步不等。這樣每個牛錄就形成了長長的三道散兵線,遠遠看去甚是壯觀。
「大金的巴圖魯們,靉陽城就在你們的眼前。她有無數的金銀財寶,還有美麗漂亮的尼堪女人們。現在邁開你們的雙腳,舉起你們手中的戰刀,去征服她吧!前進——!」
巴雅喇一揮手中戰刀,向靉陽城的方向指去。在他的身後,號手們吹響了手中的螺號,一陣陣低沉綿長的螺聲開始迴響在後金兵們的頭上。
這是進軍的號角,後金軍所有人開始向靉陽城移動。他們極力保持著隊伍的整齊,因此整體來看行進的很緩慢。最前面的人行進最為吃力,他們要把積雪蹚出一條條深深的印痕,為後面的同伴開闢出通道。
後金軍展開的戰線足有一里多長,幾乎與靉陽南城牆的長度一致。其最前面一排有五個牛錄的兵力,這些牛錄中來自建州女真的士卒占比並不高。
按照以往攻城的慣例,後金軍都是將掠獲的百姓推到最前面當肉盾,以便掩護己方士卒靠近城牆。可這次他們根本就沒掠獲到百姓,那怎麼辦?索性便將軍中的阿哈、朝鮮降兵和野人女真等地位低下的人推到最前面。
這些被推到最前面的人也不傻,知道站在第一排沒有好果子吃,可是沒辦法,有誰想逃跑或是反抗的立碼就會被建州兵殺死。同時上面的命令也說了,誰能先登上城牆奮勇殺敵的,不僅能獲得大量獎賞而且還能升官。是奴隸的恢復自由之身;是降兵的給與旗籍;野人女真不僅獲得旗籍,還能給全家老小旗籍。
所以這些人認為與其向前向後都是死,莫不如豁出命賭一把,萬一能立下戰功攻下城池豈不是更好。
後金軍最前面的這五個牛錄裝束有點雜,他們頭上有戴暖帽、皮帽和棉帽的,也有不懼寒冷光著頭露著鼠尾辮的。多數人臉上和手上都有皸裂的口子和褶皺,黑乎乎的,怎麼看都象洗不乾淨的樣子。
他們身上穿著埋汰不堪的女真棉袍,外面罩著樣式不等的鎧甲。背上背著戰弓,腰裡斜挎著鋼刀和箭囊,手裡持著槍矛和木盾,推著盾車、撞車,扛著長梯等攻城器械,在各自牛錄額真的指揮下,閃著貪婪的目光向靉陽緩緩逼近。
距後金軍最前面五個牛錄約五百步的地方,是第二排四個牛錄的人馬。這四個牛錄士卒的裝束比較統一,都戴著建州女真傳統的暖帽,上面套了一層鎖甲,並有頓項延伸下來保護脖頸等要害處。
得益於後金在薩爾滸之戰中的大量繳獲,這些後金兵身上披著棉甲、鎖甲或鑲釘甲,按照不同的旗幟顏色列成陣勢。簇擁著盾車、撞車、長梯等攻城器械,在一陣陣的螺號聲中邁著還算整齊的步伐向靉陽逼進。
後金軍最後一排有六個牛錄的兵力,其中騎兵和步兵各三個牛錄。三個騎兵牛錄是巴雅喇的戰場預備隊和機動力量,身穿重甲並攜帶強弓和少量火槍。三個步兵牛錄與騎兵一樣,也是身著重甲並攜帶強弓和少量火槍,他們是攻城戰鬥最後階段的生力軍。
巴雅喇讓阿敏指揮第一排的後金軍,命他務必在第一波攻擊中登上靉陽城牆。只要在城牆上打開缺口站穩腳跟,那麼扈爾漢將指揮第二排人馬立刻增援上去。只要前兩波人馬能登上城牆,到時第三排人馬就將趁勢而上,進而奪取攻城戰鬥的最後勝利。
對於後金軍而言,攻取城池不是第一目的,掠奪財富和人口才是他們的第一要務。就如楊林分析他們時說的,這些人就是要靠著燒殺搶掠才能凝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