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遼東從軍行 第二百六十二章 烽火靉陽(一)_頁2
感到渾身上下極為陰冷。
隨著一陣陣的螺號聲響起,後金軍開始陸續結隊出營。他們此時的攻城戰法還比較單一和傳統,與當初巴雅喇攻城時一樣,將所有隊伍按照民族和歸屬分成三道戰線。按照慣例將所有非女真人士卒安排在了最前面。
後金軍第一道戰線的人多數為漢軍,所謂漢軍就是由漢人組成的軍隊。象攻城這種傷亡慘重的活兒肯定是由他們這些炮灰先上,沒辦法,誰讓他們是「偽軍」呢。
在這些漢軍的前面是數千人的漢民。他們人人衣衫襤褸、面黃肌瘦,都是後金軍這一路南下擄掠來的。他們被逼迫著為後金軍干各種苦力,每天都有人為此餓死、累死和被殺。尤其是這幾天,他們被逼著去十幾里以外的山上,不分晝夜挖掘沒有被凍實的山皮土。然後裝到各種各樣的袋子裡運回來,留作攻城時填補壕溝和工事用。
漢民每人都背著裝滿「山皮土」的袋子,不分男女老幼被強行驅趕著向靉陽城走去。如果他們當中有誰走的慢了,立刻就會被打上幾鞭子。他們望著遠處的靉陽城,心裡充滿了恐懼和絕望。因為那裡便是他們的「鬼門關」!
跟在漢民後面的後金漢軍們也不傻,知道自己是「炮灰」,也根本不敢反抗自己的主子。但是讓漢民當自己的「炮灰」這沒啥說的吧?等一會兒攻城的號令一下,這些漢民就要為大軍去蹚路。至於他們的生死是沒人在乎的。
後金軍的第二道戰線多數由蒙古兵組成,雖然與漢軍比同樣是「炮灰」,但在後金內部他們地位可是要比漢軍高上許多。日常中對漢軍打罵呵斥極為隨意,不僅不會受到懲罰,反而會得到默許和褒揚。因為這就是後金統御軍隊的方法,在你們中間故意製造矛盾報不成團,否則一旦串聯起來人數不占優的女真人不完了嗎。
他們的作用是等漢軍和守軍打的焦著不堪時,便會上去支援。這些蒙古兵就是後來的蒙八旗,此時還只是統稱蒙古旗。他們野蠻悍勇、彪悍粗獷一點都不比女真兵差。每逢攻城,對城中財富和女人的渴望促使他們在廝殺中極為嗜血。因此他們的加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努爾哈赤領著他的貝勒、大臣和八旗軍們位於陣勢的最後面,這樣主要是便於監視蒙古兵和漢軍,起到督戰的作用。他們才是最後「壓軸兒」攻城的力量。
由此看出,後金軍攻城不外乎是先用內奸和敵方百姓開路、次用僕從軍拚消耗、最後再全軍壓上這「三板斧」,戰術戰法沒高到哪裡去,可結果往往是「一擊得手,無往不利」。主要原因就是守軍被漢軍和蒙古兵消耗殆盡,上去撿了戰場上最大的便宜。如果不這麼做,還怎麼打造出「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神話來?
隨著三聲悠長綿軟的螺號聲響起,後金漢軍驅趕百姓加快行進速度。同時一陣歡呼聲由遠及近的傳來,這讓不明所以的人紛紛回首觀望。
原來是李永芳帶人推著三架「回回炮」出現在了陣勢中。這種重型武器的出現果然不出努爾哈赤所料,對鼓舞軍心士氣起到了無法比擬的作用。
後金軍歡呼聲不斷,三架「回回炮」猶如眾星捧月般被圍在陣勢中間,周圍簇擁著數不清的盾車、撞車和雲梯。毫無疑問,後金軍對這種重型武器極為重視。期望在接下來的攻城戰鬥中發揮作用。因為他們實在是被明軍的「回回炮」震撼到了。
因為要保密的原故,努爾哈赤和貝勒、大臣們誰都沒有看到過己方「回回炮」的試射,對於它們的性能和威力一無所知。不過看在李永芳把胸脯拍得山響的份兒上,他們認為這三架「回回炮」一定不會弱於明軍。
其實只有李永芳才明白這三門「回回炮」究竟是什麼樣子。這種日夜趕工做出來的東西,肯定比不上按照工序一層層造出來的產品好。所以他指揮著手下們只是慢吞吞的向靉陽靠近,生怕與明軍的「回回炮」硬鋼。
但該來的總歸要來,避是避不開的。後金軍的「回回炮」實在太顯眼了,很快就被靉陽城上的觀察哨發現,並急報給了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