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國 第1008章大亂將平_頁2
他出動騎兵,連夜趕路,一舉擊潰李自成的大軍,就是這種心態下的產物,他必須竭盡所能,證明自己的能力,當他看到李自成被殲滅的軍報以後,忍不住仰天大笑,陝地大亂,可以暫停,並且也都向所有的人證明了他的能力。
要知道,在大明的時候,他一路追殺李自成,打了半個中原,很多人都認為,他就是在養賊自重,只有他自己才明白,李自成成太精了,跑得太快了,根本追之不及。
官軍出動的人少,追上去容易被他們反殺,出動的人多了,想追上對方也不容易,即使追上了,對方也會跑,依舊得追,這一切變得麻煩,就變成了很多人眼裡,養賊自重。
在新朝,他不會讓別人這樣說他,拿下了李自成,他立下巨大軍功,也證明了他的價值,如此人才,劉遠橋豈會輕棄?
李倧,李氏朝鮮王朝第十六任君主,字和伯,號松窗,乳名天胤。籍貫全州道,生於海州,為朝鮮宣祖李昖之孫,定遠君元宗李琈之子,光海君李琿之侄。
仁祖即位時,西人黨因主導仁祖反正而成為當權的朋黨,但仁祖吸取光海君時代,大北派壟斷朝政的弊端,故而在倚重西人功臣勢力的同時亦登用南人黨(李元翼、李聖求、李敏求等)、小北派(南以恭、金藎國等)乃至未參加廢母庭請的大北派(李慶全等),並徵召起用金長生、朴知誡為代表的山林儒士,維持著政局的平衡。
李倧朝的黨爭特色並不明顯,其時朝議,如元宗追崇及講和斥和之議,雖有異同,不系西人、南人。因此當時政局的主要矛盾是功臣勢力和非功臣士人之間的矛盾。
即便在功臣內部也存在對立,如金瑬和李貴、李時白父子的對立、金自點和沈器遠的對立等。李倧採取異論相攪之策,維持著自己的王權。
不過此時,全球進入小冰河期,朝鮮自然不例外。如崇禎五年,備邊司向其報告時驚呼:「今夫八路大旱之災,出於三年凶歉之後,兩麥已枯,四野盡赤,此誠前古未有之大變也!「除了不少人因饑荒而餓死外,死於隨饑荒而來的瘟疫的人也不在少數,一些地方已出現小規模騷動,有大臣擔憂此為赤眉、黃巾之漸。
但李倧對此束手無策,頂多採取削減百官俸祿、中止武器製造之類的措施,並從崇禎五年以後,幾乎年年祈雨,但並未演變為全面的社會動盪。
此外每逢災異,李倧還下教求言,雖然都表示採納,卻幾乎無一付諸實施,引發朝臣不滿。
李倧時,內外變亂不斷,不得不在軍事上有所強化。在軍制方面,李倧即位之時的中央軍,只有訓練都監,李倧揚言,要親征後金,與明朝「協力討虜「,於是以李貴為御戎使,招募軍隊,後來形成了御營軍;李适之亂後,為了加強國王的宿衛,又增設總戎廳,在修築南漢山城的過程中,又增設守御廳。
武器方面,李倧延續發展火器的方針,大力製造鳥槍,在天啟七年時,其己有能力,每年生產一千柄鳥槍,到崇禎九年,每年生產二千柄,不僅如此,還多次從日本購入鳥槍。丙子胡亂後,朝鮮擁有的鳥槍數量已達五萬柄。
同時由於明朝限制輸出硫磺、硝石,李倧委派反正功臣完豐府院君李曙負責研製、自力更生,並於崇禎四年設別造廳於軍器寺,專門負責製造火器並突破火藥的技術難關。
據傳,一個叫成根的軍官從遼東難民那裡習得焰硝製造之法,為李曙所採納。崇禎八年,李曙編成《火炮式》,收錄各種火器的製作和使用方法,並附以諺解,附錄新傳煮取焰硝方。然而翌年,即爆發丙子胡亂,此書未能派上太大用場。
天啟四年,他們從陳慰使鄭斗源那裡得到紅衣大炮,喜出望外,但在研製方面未有進展。
崇禎元年,荷蘭水手朴淵等三人漂流至朝鮮,李倧讓他們用於製造包括大炮在內的各種武器,丙子胡亂時效力於訓練大將具仁垕麾下,除朴淵外的兩人都戰死了。
朝鮮在鳥槍方面的運用更勝一籌,曾在丙子胡亂時擊斃清朝額駙揚古利,此點亦為後金建奴所重視,經常徵調朝鮮鳥槍手作戰。
在戰略方面,丁卯胡亂之後,李倧採取的主要戰略是讓出大路、修築山城、配以火器的防守戰略,如移義州於白馬山城、移平壤於慈母山城、移黃州於正方山城、移平山於長壽山城,同時強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