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二十八章 守成_頁2
更新:09-17 02:21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無人從賊。加之鐵路運兵,賊寇若成團,則破之。是以,亂賊流寇,不得西逃聯絡河南荊楚。」
「有松蘇富庶地,興國公改革已成,興盛繁榮,糧食源源不斷,此地自不能亂。加之海軍近海幾處港口,皆可機動運兵。而當地鄉紳豪商,提防流寇賊人入鄉,必然踴躍捐助、支持朝廷。是以,亂賊流寇,不得南逃而亂松蘇。」
「向東者,死地,海也。」
「東南西北,皆不能逃,此必死之局也。」
「若無鐵路,朕若為流寇亂賊之首領,必要拼死一搏,不可渡河向北、亦不會兵抵富庶之南,必要越過運河、舊黃河,直入中原,轉戰川楚,拖以待天下有變。唯如此,方有一線生機。」
「而一旦如此,中原川楚糜爛,則天下亂矣。便成不得事,亦恐為王前驅。」
「然既有鐵路,則可保中原荊楚無虞。」
「屆時,便可急、可緩。」
「急者,守黃河、守中原,自東海出兵,擠於絕境,殲而滅之。」
「緩者……日後殘留之民無多,則或均荒田、或移之往海外。」
「是以若修第二條路,則必徐州而至海州。一則保海州之鹽;二則防皖北之亂。切割地方,使之無論哪裡起事,都不能糜爛數省,不過一省之地。」
「只要將他們困在一省之內,不至糜爛數省,則以松蘇之錢、遼東之糧、南洋之米、京畿之兵,皆可剿平。」
「其中關鍵之物,一則海軍。無海軍,則無松蘇之稅。」
「二則鐵路。無鐵路,則無切割之勢。」
「其餘者,變亦可、不變亦可。」
「變,則重在移民域外。每有災,則募其青壯,往扶桑、南大洋。」
「不變,則一切如舊,不過只方便了賑濟與鎮壓而已。」
「是以,天下事,只在這幾處。這幾處不亂,則無大礙。」
說罷,手指在地圖上,劃了幾個圈。
然後緩緩道:「此為守成之法。若連這幾件都做不到,便是守成,都守不住。今日守成,已與過去不同。」
皇帝這是在手把手地教太子,到底什麼叫「守成」。
過去的守成之法,現在已經完全不適用了。
而大順走到這一步,要做一個守成之君,需要修至少三條鐵路、維繫一支優質海軍、維繫貨幣穩定、完成貨幣改革、保證中央財政稅源、維繫對外貿易擴張、保證商品糧數量。
聽起來,哪一項都像是一場改革,甚至隨便拎出來一項,比起三十年前的大順,都算是一些聽起來不可思議、需要大刀闊斧改革的事。
可實際上,這只是做一個守成之君的基本要求。
做不到這些,只怕連守成之君都做不成。
而這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一句話:內外有分,但千萬千萬不要把內地當成先發地區的殖民地。
其實單單是這一點,皇帝的希冀就有點過高了,甚至可謂是高上天了。
皇帝的意思已經說的不能再明白了。
現在對皇權來說,力量來自於財富、軍隊、稻米、糧食,這些工商業發展起來的地方,這是大順皇權的力量支柱。
而對皇權來說,威脅來自於舊的、不曾改革的地方。這些地方會按照舊時代的傳統,出現連綿不絕、此起彼伏的起義。
不要激化起義。
也不要放棄力量。
對內,繼續延續過去的統治方式。
甚至,完全可以交給天佑殿,把天佑殿搞成群相制,讓宰相去按照舊經驗、舊傳統,去治理內部。
目的……目的是啥?
之前歷朝歷代的目的是啥?
難道真有什麼遠大的理想,真的有琢磨著搞三代之治,甚至真的有琢磨著要去搞井田制的?
沒有。
之前統治的目的,就是統治。
收稅,統治,防止造反。
現在,大順皇權手裡所能掌握的財富,半數來自於內地土地稅,半數甚至更多來自於松蘇、東北、南洋、貿易。
其中的鹽稅、出口利潤、壟斷專營、香料,甚至將來還要加上印度的稅收。